化工企业上岗后面需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如下措施。
一、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体系,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安全经营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养
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的危险性大,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等灾难性事故的几率较高,因此企业要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提升对安全价值观的认知,用科学的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从而确保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在生产作业中,应在生产车间配置消防器材、安全装置等,作业人员应配备专业的劳保用品如防化服(吸器、口罩、安全鞋等等,培训员工关于主要设备机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等。
四、安全检查制度的实施
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在日常作业中,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
的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
内容,及时发现并解决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漏洞。
临沂新明辉商城是国内最大的一站式安全防护劳保用品采购基地,
主营防护
服、
安全鞋、
防护口罩等劳保用品,
我们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职业健康及安全专
家,将为您专业打造各行各业的安全防护方案,是您购买防护装备的首选厂家。
化肥厂工作对人的身体有伤害吗
有伤害,如下所示:
1、可对呼吸系统、皮肤黏膜、眼、听觉产生健康损害,可引起职业病噪声聋或各种职业性化学中毒,严重的急性中毒可导致死亡。
2、噪声聋: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特异性影响和听觉系统外的非特异性影响。
3、化学中毒:如一氧化碳导中毒致窒息甚至死亡;盐酸对皮肤、眼及呼吸道黏膜的腐蚀和刺激作用,高浓度引起严重的灼伤;二氧化氮到达深呼吸道后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导致肺水肿。
扩展资料:
化学中毒防护措施:
1、在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室设置通风柜和机械排风装置;在脱硫、压缩、脱碳、变换、氨合成循环机工作场所,设置一氧化碳自动报警装置和机械通风;在氨合成、冰机、液氨灌区、尿素等工作场所,设置氨自动报警装置和机械通风排风装置。
2、在可能发生H2S、NH3、CO等高毒化学品泄漏的场所设置有毒气体自动检测报警器,通风设施,设立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在配制和使用腐蚀性、刺激性物质的岗位和场所,安装淋洗器、洗眼器等防护设施,安装在与疏散撤离方向一致的相对安全处。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可以正常运转使用。
3、加强密闭,对管道、阀门、容器、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老化设备,减少跑、冒、滴、漏。
4、加强个人防护,根据岗位特点,配备必要的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化工厂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解决应急救援设施措施?
(1)关注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
急性职业中毒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冶金等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行业。” 这一分析结果提示我们预防职业中毒是化工行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重点其中尤其要关注以一氧化碳、氯气和硫化氢中毒最为严重的急性职业中毒以及以铅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较为严重的慢性职业中毒。
(2)从源头抓好预防职业病危害。
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对存在高毒作业的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抓好作业场所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措施。
①对企业应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一是经过职业卫生评价对已投产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落后的生产及工艺应予以淘汰或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二是通过评价应重点加强对泄漏源的安全管理。泄漏是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事故不仅会引发职业中毒而且可能会引发火灾与爆炸。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泄漏源有储罐与管道上的孔洞及裂纹、阀门与泵体的裂纹等。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②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未采取以上规定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安排作业人员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③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④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⑤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 ⑥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督促作业人员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危险化学品、化工原料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必要的防护措施?
引言:化学品、化工原料的危害性特别大,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出事故和意外。会对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运送人员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危险化学品、化工原料在运输过程中,有哪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化工原料在运输过程中有哪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运输化学品以及化工原料的人员,应该按照物品的不同性质,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在装卸的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能够摔,也不能够重压,否则会损害包装的容器。对于危险的化学品,在卸完后一定要对搬运工具进行及时的清洁,通风,不得留有残渣。对于化工原料,在卸车后一定要及时的清洗干净。托运危险的化学品时,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向指定的铁路、公路、运输等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运输危险化学品、化工原料,一定要使用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禁止使用电瓶车,铲车,直行车,翻斗车等。如果温度较高,在运送化学品以及化工原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意外的发生。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运送放射性物品或者化工原料,危险的化学品时,必须专人押运,并且人数不得少于两人。在运输的过程中,车辆与车辆之间必须保持安全的车距和车速,严禁超车或者是强行会车。运输的路线必须经过当地的公安部门批准,不能在繁华的街道逗留。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专车专用,并且要有明显的标志。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和标志灯,在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时候,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避免意外的发生。
化工厂危险因素有哪些及防护措施
(一) 火灾
1 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固体)与氧或氧化剂发生并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2 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可燃物质存在,(2)有助燃物质存在(3)有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点火源。
3 燃烧的过程:可燃物的燃烧都有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随着可燃物的状态不同而不同。气体最容易燃烧,只要达到本身氧化分解所需要的能量,便能迅速燃烧;液体则必须有一个蒸发过程,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固体的燃烧与其组成有关,如果是化合物或复杂物质,受热时先分解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物质燃烧或液态物质蒸发再燃烧;如果是单体物质如硫,磷等受热时首先熔化,然后蒸发再燃烧。
4 燃烧的类型
(1)闪燃:各种可燃液体的表面空间由于温度的影响,都有一定的蒸气存在,这些蒸气与空气混合后,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从消防角度来看,闪燃往往是要起火的先兆。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2)自燃:可燃物质被加热或由于缓慢氧化分解等自行发热至一定温度时,即使不遇到明火也能自行燃烧。在化工生产中,可燃物接触到高温表面,加热,烘烤,冲击,摩擦或自行氧化分解,聚合物发酵等都会导致自然。
(3)着火:足够的可燃物质在有足够的助燃物质存在下,遇到明火而引起
持续的燃烧。
(二)爆炸
1爆炸:爆炸是物系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对外做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2爆炸的特点:(1)爆炸过程进行的很快;(2)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3)发出声响;(4)周围建筑物或装置发生震动或遭到破坏。
3爆炸的分类
(1)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有物理变化所致,其特征是爆炸前后体系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2) 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有化学变化造成的。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系统内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性质都发生变化。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爆炸性混合物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