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生需要多少氮磷钾?
每生产100斤玉米籽粒需氮1.75一2.22kg、磷0.59-0.85kg和钾1.5—1.84kg。三要素的比例为2.6:1:2。
玉米植株含有16种元素,除C、H₂O₂来自CO₂。和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₂等。
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华后25—30天是玉米于物质积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吸收占总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 P和65%的K。
扩展资料
玉米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在放苗过程中,若发现有缺苗断垄时,可及时催芽补种或缓后移苗补栽,或在相邻处留双株。补种时必须提前3天先浸种催芽,并于补种后3-5天查看补种处的出苗情况,且出苗后偏施适量速效肥以促快长;
补栽应在幼苗2-3叶期结合田间、定苗进行,选用稠苗处生长健壮的幼苗移栽,并在缓苗期过后给子适量追肥。
2、适期定苗,彻底除集。在幼苗3-4叶期根据田间苗势确定适宜的间、定苗时间,长势强壮、苗田叫适当早间、早定,苗势弱可适当晚间、晚定。定苗时必须确保每穴选留株壮苗、大苗,去掉小苗、弱苗。
地膜玉米早春的温度、土壤的水肥条件较好,对幼苗生长十分有利,拔节后易从茎基部长出分蘖,影响主茎生长发育,必须随时检查,早发现早掰除。
3、合理施肥。玉米施肥般要求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底肥每亩施水粪20-25担或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追肥应采取开沟条施或暗施。
4、化控防倒。当留苗密度大于4500株/亩时,须在可见叶6-9叶时(拔节期前)喷化控剂金得乐、玉黄金等,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基部节的韧性,促进根系生长,防止玉米倒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栽培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亩产2000斤玉米需要多少氮磷钾公式?
亩产2000斤(1000kg)玉米需要氮磷钾公式:
氮肥2.9kg乘10,磷肥1.2kg乘10,钾肥2.4kg乘10。
确定玉米施肥量方法
一般来说,施肥量应该根据种植玉米的产量来决定,亩产500kg的玉米,每100kg就需要施入氮肥2.9kg,磷肥1.2kg,钾肥2.4kg,这样来计算出施入的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施用量,氮肥应该每亩施入40.76kg,过磷酸钙每亩需要施入50.12kg,氯化钾应每亩施入60.23kg。
玉米各个时期追肥量
1、苗肥:苗肥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关键,可以帮助促根、壮苗,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苗肥可以配合施入磷钾肥和腐熟农家肥。肥料施用量30%。
2、拔节肥:拔节肥能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实现壮杆。需要使用10乘15公斤尿素沟施或穴施,对于土壤中磷、钾肥不足的田块,应该每亩追施7.5乘10公斤复合肥。
3、穗肥: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追施穗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果穗品质,穗肥可以让玉米的籽粒更加饱满,粒多,肥料以尿素为主,施入15乘20公斤为宜。
4、粒肥:粒肥是指玉米抽雄以后追施的肥料,还需要吸收氮、磷总量的40%左右的养分。不过玉米抽雄后的肥料还是以叶片光合作用提供。所以需要施入适量的化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粒多、粒重,以获得优质高产。
脲铵氮肥玉米每亩地的使用量
每亩60到80斤。
脲铵氮肥种玉米每亩需要60到80斤。脲铵氮肥呈弱酸性,在调节碱性土壤、补充作物所需的钙、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
脲铵氮肥其作追肥施用,广泛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尤其适用于葱、蒜、果树等及小麦等大田,通常是撒施或沟施。
一亩地生产一千公斤玉米需要的氮磷钾各是多少?
玉米是禾本科作物,按其生育特性,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重要阶段。玉米在一生中吸收的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大致来说,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4.0kg,磷1.1~1.4kg,钾3.2~5.5kg,其比例为1∶0.4∶1.3。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春玉米苗期对氮的吸收量较少,只占总氮量的2.14%;拔节孕穗期吸收量最多,占总量的32.20%;抽穗开花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8.95%;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46.7%。春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1.12%,拔节孕穗期吸收量占总量的45.04%,抽穗受精和籽粒形成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53.84%。玉米对钾的吸收,春玉米与夏玉米基本相似,在抽穗前有70%以上被吸收,抽穗受精时吸收30%。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营养水平密切相关,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都表现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的需肥特点。因此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尽可能在需肥高峰期之前施肥。 春玉米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和1/3氮肥作基肥施入。 施用基肥时,应使其与土壤均匀混合,一般每公顷可施农家肥37500~60000kg。如果用氮肥作为基肥,每公顷可施用碳酸氢氨200~300kg或尿素50~75kg。一定要深施,以防氮素挥发损失。在缺磷土壤中,每公顷施过磷酸钙450~600kg;在缺钾土壤中,每公顷施氯化钾150kg;在缺锌土壤中,每公顷施七水硫酸锌15kg。春播前,用少量农家肥在配合适当的氮磷化肥条施或穴施,作为玉米种肥
玉米播种,一亩地应该上多少肥料呢?怎样施肥才能不浪费?
种玉米,除了选种、拌种、除草等,施肥也是农民朋友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需要施几次肥?每次都是用什么肥?用量是多少?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整理了有关玉米基肥和追肥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来看一个大多数人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适当的时间对玉米进行施肥管理,能够促使玉米最快、最大效率的吸收营养,有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的功效。而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是在大喇叭口期,在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我们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可能听到很多人这样说,要想玉米增产,就要多施肥,这句话本意是正确的,但是少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正确的施肥,才能使玉米增产。玉米正确的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问题,但是如何达到正确的标准,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土壤中贮存的养分,一种是所施肥料的养分,但是从这两个来源吸收养分的比例又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也比较复杂,一般的种植户是很难精确的算出所需的施肥量。所以,下面小编给大家说种方法,能大概的算出所需的施肥量,总的来看,还是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大家可以作下参考: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0%。氮磷钾的营养临界期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玉米每亩应该追施多少氮肥
每亩追标准氮肥50~60公斤
玉米是高耐水肥且需肥量大的高产作物,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是发挥玉米大幅增产的重要措施。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2.22-4.24千克氮,平均量为2.57千克;磷(P2O5)1-1.5千克;钾(K2O)1.52-4.00千克,平均量为2.14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一、玉米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
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公斤尿素的范围内,1公斤尿素可增产6-11公斤玉米。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二、玉米施肥量的确定
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公斤玉米需要施氮素5公斤,磷2公斤,钾3公斤。这种施肥量的运用十分简便,只需将增产的百公斤数乘以百公斤粮食需要的肥料数量即可。这仅是一个参照的计算方法,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亩产千斤玉米的参考施肥量为:农家肥1500公斤,氮素9―11公斤,磷4―5公斤,钾5―6公斤,锌肥1公斤。
三、施肥方法
(一)底肥 浅丘直播露地春玉米:应把所需的磷、钾、锌肥和2-3公斤尿素一并与农家肥拌匀,施入种穴,适墒播种。余下的氮素肥料留作追肥。
中山区地膜覆盖直播玉米:地膜玉米长势强,消耗养分多。要把玉米全生育期所需磷、钾、锌肥和70%氮肥作底肥。其方法是:在播种两行玉米之间开一条深3―4寸、宽8寸左右的沟。先将氮肥施于底层,再将所有的磷钾锌肥与农家肥混匀,施在氮肥上面。然后起垄覆土,垄高2―3寸,待时播种覆膜。
(二)种肥 对未包衣的种子,播前晒种2―3天,用锌肥2钱加水一两,拌种1.5-2公斤,堆闷1小时,摊开阴干即可播种。播种时,有条件的农户亩用20挑左右人畜粪尿兑尿素2公斤,边淋窝边播种,达到苗齐苗壮。
(三)追肥
1、直播露地春玉米追肥要前轻后重。氮素肥料追拔节肥(6―7叶期)占施氮总量的1/3,喇叭肥(10-11叶期)占1/3。
2、直播夏玉米追肥应前重后轻。夏播回茬玉米因农活忙、农时紧,多数是白籽下种,追肥显得十分重要。拔节肥(5-6叶期)应占总施氮量的三分之二,喇叭肥(10-11叶期)占三分之一。
3、移栽玉米追肥:移栽时,亩用10公斤左右尿素或等养分量的其它氮素化肥兑入人粪尿。先放营养苗,后淋粪再盖窝,以此代替拔节肥。到喇叭口期再用15公斤左右的尿素追施一次。
4、地膜玉米:因底肥用量足,肥效长,每亩将未施的30%的氮肥在喇叭口期一次追施。方法是每隔两株玉米打一施肥孔,施入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