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出售高质量的氨基酸液、氨基酸原粉、氨基酸微量元素、eddha铁、螯合铁等并支持肥料产品的定制,欢迎来电,免费索取样品!

  •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
  • 联系电话
    18681783931

甘肃钾肥包装秤价格 钾肥行情

尿素的生产工艺是什么?煤头的。越详细越好

2005年国内尿素产量为4336.7万t,消费量为4000万t。国内尿素生产技术是在小装置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生产能力只能达到20万t/a,因其投资低、基建快、潜力大等优势,得以在近年迅速蓬勃地发展起来。主要的工艺技术有SHS技术、高压圈尿素优化组合技术和”节能增产新工艺”技术。

1. SHS技术

该技术由上海海懋工程公司和上海化工研究院进行开发设计,已在山东鲁西、江苏新沂、河南偃师、陕西城固等地实施。该工艺的核心是: 提高尿素合成塔的η(CO2);充分挖掘现有装置的潜力;合理利用甲铵生成热等3项技术。改造后,吨尿素的主要单耗预期值为:液氨595kg、CO2 760kg、蒸汽l200kg、冷却水130t。

2.高压圈尿素优化组合技术

该技术由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开发设计并组织实施,技术核心主要是在高压圈增加第二尿素合成塔;气提塔及高压甲铵冷凝器;采用CO2气提技术。该技术目前正在河南辉县化肥厂试点运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开车。该技术实施后预计吨尿素单耗为:液氨585kg、CO2 700kg 、蒸汽1000kg、冷却水100t。

3.节能增产新工艺

该技术由北京晨华设计所和山东邹城氮肥厂联合开发,特点为:采用2个合成塔,采用不同压力下四段分解,对甲铵冷凝器和气提塔均采用独特设计,副产0.8MPa的蒸汽。该工艺吨尿素的单耗为:液氨590kg、CO2 760kg 、蒸汽900kg、冷却水130t。由于该工艺刚刚实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摸索。

国内目前尿素生产新技术开发主要有:

1. 深度水解装置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小尿素厂对深度水解问题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上。目前国内有设计单位提出采用高效水解器改造原有解吸系统,或新建装置采用优化的水解-解吸系统,使尿素装置排放水全部返回生产装置做工艺水或锅炉补充水,实现零排放。该工艺采用1.3~3.9MPa蒸汽,主要设备投资为80万~100万元。

2. 造粒装置

一般可通过下面几种途径解决尿素粒径问题:

选用大颗粒造粒喷头,使80%的尿素颗粒直径大于2mm;

采用流化床冷却装置,降低入袋温度,解决超产后易结块问题,将颗粒与粉尘分开;

采用北京达立科公司开发的双转鼓流化床大颗粒尿素技术,尿素颗粒直径可达4~6mm,国内已有2家采用此技术;

原有的造粒系统不动,将增产的尿素在造粒之前取出,用尿素熔融液来生产氮磷钾复合肥,目前上海化工研究院正在几家小尿素厂中实施该技术。

尿素有多种生产方法,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是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法。氨的合成方法没有区别,二氧化碳的产生国内大多采用以天然气和煤炭为原料。从尿素的生产工艺上讲,无论二氧化碳的纯度高低影响尿素的产出率。

为了检验以不同原料生产的尿素在作物叶面上的喷施效果,今年,我们从市场上购买了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的“丰喜”牌尿素和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天池”牌尿素,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在小麦、苹果树上进行了不同浓度尿素溶液叶面喷施试验。试验设在运城市王范乡王范村,共设8个试验点,其中:小麦4个、苹果4个。喷施浓度分别是:1.0% 、1.5%和2.0%,于小麦拔节期和苹果幼果期进行喷施。喷施后分四次调查了小麦的株高、叶色变化和叶片灼伤率,以及苹果的叶色变化和叶片灼伤率。调查结果为:在叶面喷施1.0%尿素溶液时,两个品牌的尿素对小麦株高影响不大,小麦和苹果叶片基本无灼伤现象;在叶面喷施1.5%和2.0%尿素溶液时,水地小麦叶片平均灼伤率分别为13.5%和28.3%,平川地苹果叶片灼伤率分别为7.7%和27.0%,两个品牌尿素在同一喷施浓度时对叶片灼伤情况无明显差异。这就说明两点:一、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和苹果树适宜的喷施尿素浓度为1.0%,两个品牌尿素在相同喷施浓度时,对作物叶片灼伤基本相同;二、说明了合成尿素的二氧化碳产生方法不同,不影响尿素质量。

固体复合氨基酸肥的生产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体复合氨基酸肥的生产方法,它由豆饼、菜籽饼为原料,经粉碎、过筛、水解、搅拌、调pH值,出料、烘干、粉碎、过筛、造粒、包装等生产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生产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周期短,产品养分含量高,增产效果显著,经在蔬菜、果树上试验较施等量饼肥增产6.1-14.1%,并可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提高作物品质产量。编号30503145

生产尿基复合肥的喷淋尿液长距离输送方法和系统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尿基复合肥的喷淋尿液长距离输送方法和系统,这种系统由尿液保温输送管路系统和尿液浓度控制系统构成,尿液浓度控制系统由电动调节阀、流量传感器、调节器、稀释液注入泵构成,尿液保温输送管路系统为逆向夹套保温结构,尿液在尿液保温输送管路系统和尿液浓度控制系统控制下,以浓度92%-99.7%,温度125℃-132℃的状态被输送。编号30503146

非均质尿基复合肥流化造粒工艺

本技术为一种非均质尿基复合肥流化造粒工艺。在造粒器中雾化的溶融的尿素溶液对流化床层中的粒状晶种进行涂覆造粒,以生成磷、钾肥或其它物质为内核,尿素为外壳的粒状复合肥。尿素溶液的浓度≥95%,复合肥的总养分(N+P↓〔2〕O↓〔5〕+K↓〔2〕O)浓度为30-57%。晶种为磷源或钾源肥料中的至少一种。尿素溶液中加入微量元素或除草剂或保水剂或农药中的一种或多种。流化床可为喷动一流化床或振动一流化床。工艺流程短,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编号30503147

强力尿素及其制备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尿素肥料。其特征为在普通尿素中加入了氰胺化钙。在尿素生产工艺中,将氰胺化钙按一定配比加入到浓缩尿液或熔融尿素中,经过充分均匀混合后制得产品。本技术强力尿素具有肥效期长、尿素氮肥效利用率高的优点。加之氰胺化钙成本低廉,使该产品更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编号30503148

一种麦饭石包膜尿素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麦饭石包膜尿素,它主要由尿素、麦饭石、骨胶和淀粉组成,其优点是通过麦饭石包膜后减少尿素流失及挥发,起到缓释,释放期延长,减少了硝酸盐,对环境污染起到一定作用,施用尿素包膜后的肥料不板结土地,对农作物有助长作用,抗倒扶、壮根、促早熟。编号30503149

美国发明名的改进的聚合物-硫-聚合物涂覆的肥料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涂覆,随后用硫层涂覆,之后再用聚合物层涂覆的肥料如尿素。优选聚合物涂层是通过聚合物成分在肥料和硫涂层上直接原位共聚反应形成的。该组合物能提供积极的控释特性,是耐磨的和耐冲击的,并且其生产比聚合物涂覆的肥料更经济。编号30503150

一种防尿素结块的方法

一种防尿素结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尿素进行造粒之前,将甲醛加入尿液中,让尿素与甲醛发生充分反应,生成脲醛溶液(UFD溶液)作为尿素造粒添加剂,生产颗粒尿素产品,尿素与甲醛反应停留时间为1~10小时,脲醛溶液的pH值控制在6~8,甲醛/尿素的摩尔比为4~6,所生成的脲醛溶液不需经过浓缩或蒸发过程,利用熔融尿液泵进出口压差将生成的脲醛溶液直接加入泵入口,作尿素造粒添加剂。编号30503151

可调控高效有机、无机复合肥

一种可调控高效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制备工艺。可调控高效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原料组份,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优点。与一般化肥相比,其氮利用率提高8-15个百分点,磷利用率可提高5-10个百分点,钾利用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使尿素等氮素平缓释放,延长肥效期,增加肥效,该复合肥易溶于水,可随着灌溉水冲施方法施入,也可以做基肥一次施用实现免追肥,使用方便。编号30503152

一种脲酸结晶态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技术涉及农用脲酸结晶态肥料及制备方法。其结晶粉末的X-衍射图谱、硫酸溶液及苹果酸混合搅拌均匀后加热至70-100℃,再冷却至结晶态。本产品具有肥效好,用量少等优点,并能改良土壤的理化生物学性能,特别适用于烟田施用。编号30503153

日本技术的稻科植物防枯死及速效营养补充剂

提供一种防止草坪草等稻物植物枯死或速效营养补充剂以及该制剂的使用方法,其中该制剂非化学肥料、对环境及人畜无影响。这种防止枯死或速效营养补充剂的特征在于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脯氨酸或两种有效成分脯氨酸和肌苷。编号30503154

一种多功能氮肥长效剂

本技术涉及添加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氮肥长效剂。制备方法是通过机械混拌而成,与氮肥混合或加入复合肥中使用。它具有抑制效果好,成本低,易推广并能清洁土壤、防止病虫害和杂草生长等多功能。编号30503155

颗粒物料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颗粒物料冷却装置,它包括壳体、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进料口内下方有一散料锥,锥体上开有螺旋状分布的孔,在冷却装置底部设有由多个扁管组成的流量控制机构,其上方设有由多个异形截面槽板组成的调节栅,冷空气从冷却装置扁管下方的侧面经扁管和槽板上的孔进入调节栅上面的物料层被抽风机吸出。该装置特别适合于冷却尿素颗粒,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破碎率小。编号30503156

生产尿基复合肥的喷淋尿液长距离输送管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尿基复合肥的喷淋尿液长距离输送管路装置,这种装置由尿液保温输送管路和尿液浓度控制装置构成,尿液浓度控制装置由电动调节阀、流量传感器、调节器、稀释液注入泵构成,电动调节阀和流量传感器前后串装在尿液保温输送管路的首段,稀释液注入泵的注入管口接在流量传感器后的尿液保温输送管路的尿液管路上,调节器通过接入流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关度和稀释液注入泵的电机转速。编号3050315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明的受控释放的尿素基产品

反刍动物的受控释放的尿素基饲料添加物和受控释放的尿素基植物营养素,由全部或主要部分是由尿素组成或在其外表面有尿素的颗粒,以及颗粒上抗湿的互穿聚合物网络涂层组成,涂层包括:尿素和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多异氰酸酯、重复单元均至少有一个双键的醇酸树脂和有至少一个双键的油的反应产物。涂布的植物营养素在控制的时间如30-120天内在土壤中有基本线性的释放速率。涂布的反刍动物饲料添加物在控制的时间如12-24小时内在瘤胃中有基本线性的NPN释放速率。编号30503144

化肥造粒旋转喷头

化肥造粒旋转喷头,有一个喷头体,喷头体壁上制有喷孔,喷头体有底板和上盖,在喷头上有进料口,其喷头体内安装液料分配器体,分配器体上部安装诱导盘,分配器体由连接板与上盖相固定,诱导盘位于进料口下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尿素、硝酸铵等化肥生产的造粒设备部件,液料在喷头体内流动有序,各喷孔压头稳定,喷出造粒路程、时间短,减少缩二脲的生成,并可避免冷却空气走短路,提高热交换效率。编号30503158

印度新德里发明的用作硝酸化和尿素酶抑制剂的新型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作硝酸化和尿素酶抑制剂的新型制剂,所述的制剂含有有效数量的氮肥、蓖麻油和黄花蒿油,后者的数量足以使该制剂的硝酸化抑制活性增加,涉及一种生产该制剂的方法以及将该制剂施加到土壤中的方法。编号30503159

美国特拉华州发明的颗粒复合肥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产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颗粒复合肥组合物的制备,它是通过把尿素和甲醛的液体混合物施加到干燥的底物例如磷源、钾源、辅助营养源、微量营养源或其混合物上,使液体混合物就地反应形成的亚甲基脲反应产物,从而促进底物与颗粒复合物的粘合,而底物在液体混合物反应的同时造粒,以形成颗粒复合肥组合物。编号30503160

美国明尼苏达发明的包含乳酸衍生物的调控肥料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调控肥料产品。该调控肥料产品包括含尿素的肥料和乳酸衍生调控剂。该调控剂的优选为约0.1-5%重量的浓度。该调控剂优选为乳酸、丙交酯和/或聚丙交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调控肥料的方法,包括在约135-145℃的温度下混合含尿素的肥料和调控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调控肥料的方法。编号30503161

芬兰赫尔辛基发明的处理肥料工艺溶液的方法

一种制备含氮和磷的固体产品、优选固体磷酸铵和/或尿素磷酸铵产品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加热含尿素和磷酸的溶液。然后水从溶液蒸发出来且溶液中的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蒸气一起排出反应器;生成的氨中和磷酸。获得含磷酸铵和/或尿素磷酸铵的悬浮液,将其固化、干燥、粉碎、研磨和/或造粒。最终产品本身可作为肥料或可用作混合肥料的一部分。编号30503162

日本东京发明的含硫代硫酸铵的肥料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含有ATS的环保型肥料。即向碱交换量大的材料和/或多孔质材料(以下记作ATS保持材料)中,添加混合1~50w%的硫代硫酸铵(以下记作ATS)水溶液,向该混合物中添加酸或酸性材料,调整pH为5.5~7.6,在这样得到的粉末状的含硫代硫酸铵肥料和含氮、磷、钾成分中的一种以上的肥料粉末或该肥料粉末中添加ATS保持材料得到的混合物中,添加混合1~15w% ATS水溶液,形成粉末状或粒状的含硫代硫酸铵肥料。编号30503163

美国俄勒冈州发明的稳定的增效缓释氰氨化钙组合物

本技术公开了氰氨化钙组合物及其施用方法。这些组合物和方法使包含氰氨化钙活性离子的组合物稳定化,并单独增加氰氨化钙的效力,或与含氮材料例如尿素和有机物如厩肥结合协同增效。这些组合物和方法还便于稳定化组合物的内容物直接输送可控部位。这些组合物和方法对进行施肥、土壤改良、金属稳定化及抑制气味和生物有效。这些组合物是稳定、易于标定的,而且喷施输送到目标部位时不堵塞。编号30503164

荷兰海牙发明的生产含氮钾肥的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于尿素和氯化钾的含氮钾肥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由以下组成:在掺和机中混合氯化钾与尿素,加热该混合物并成粒。选择1.66-9.9%(质量)的氯化钾用于混合,且将尿素以熔块的形式输入掺和机中。通过在造粒塔内在气流中造粒而进行成粒。以这一方式生产的含氮钾肥包含……..(质量)。编号30503165

一种叶类蔬菜控释肥的制造及使用方法

本技术是一种叶类蔬菜控释肥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按配方比秤重计量好搅拌混合均匀,再包装即成本产品;其使用方法是全部作基肥、然后在播种或移栽前1~2天全层撒施后起畦平地;用量为40~50公斤/亩。本技术制备工艺较简单、成本低、产品价格低、产品养分释放速率较符合叶类蔬菜对养分吸收需求规律,肥效长、肥料养分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省工。编号30503166

硝酸钾复合肥

本技术属肥料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氮磷钾复合肥及生产该复合肥的方法。利用硝酸钾、碳酸氢铵、尿素及磷酸铵等为原料,经造粒、干燥、分筛而制造的硝酸钾复合肥,由于含有硝基氮肥而成为一种新型肥料。广泛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且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结构等特点。编号30503167

包裹型腐植酸尿素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包裹型腐植酸尿素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煤炭腐植酸经活化后与尿素颗粒反应交包涂的方法,其腐植酸尿素重量百分比组成为:水分3-5%,灰分2-12%,腐植酸含量,3-18%,尿素含量70-95%。本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条件温和且成本低廉,反应所形成的包裹层有效地抑制了尿素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和亚硝酸盐的生成,使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氮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比尿素成本降低5%,并且减缓了施用尿素造成的环境污染。编号30503168

富硒氨基酸及其生产方法

本技术属于一种增加农产品中硒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物质及其生产方法。以植物饼粕或其它富含植物蛋白质的物质为原料,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并添加硒化物、微量元素等制成富硒氨基酸。在粮食、水果、蔬菜、瓜类、茶叶及经济作物上使用,可起到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性,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使农产品中硒含量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5%~30%。编号30503169

一种高液位报警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液位报警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尿素装置旋转造粒喷头造粒的高液位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尿素装置旋转造粒喷头的上部,装一热电偶。本技术由于采用热电偶测温报警,解决了尿液结晶堵塞问题,因此具有可靠性高,准确度好的特点,每年可减少五万元的损失。编号30503170

一种提高尿素颗粒强度的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尿素颗粒强度的方法。本技术的特点是:将甲醛溶液由贮槽,通过泵送入尿素蒸发工序第二蒸发器,在第二蒸发器中将水分蒸发去,甲醛与尿液在第二蒸发器及其后继工序中反应,生成亚甲基二脲及其缩聚物。采用本技术,尿素粒度更均匀,粉尘很少,粒子干燥,光滑、不粘手,色泽无变化。编号30503171

氨基酸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氨基酸生物肥,它包括5-15wt%的含钾氨基酸溶液,40-60wt%的由动物粪、啤酒糟和植物种子粕,如菜籽粕、桐籽粕、棉籽粕、蓖麻粕、豆粕等为原料制成的动物粪发酵料,35-45wt%的含微量元素的无机肥。氨基酸生物肥具有肥料利用率高、肥效速缓兼备、改良和熟化土壤、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编号30503172

瑞士卢加诺-比索发明的尿素的造粒方法

在造粒塔〔1〕中进行尿素造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大量的熔融尿素液滴从尿素熔体分配装置〔4〕落入造粒塔的尿素颗粒收集底部〔6〕,还包括冷却收集底部〔6〕的步骤。编号30503173

复方长效尿素生产工艺及专用设备

本技术涉及尿素的工业生产,具体地说是一种复方长效尿素生产工艺及专用设备。其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全循环方式,在尿素造粒工序前添加复合抑制剂,至水、尿液或熔尿素中,复合抑制剂加入量是造粒塔工序后尿素重量的0.5~5%,将其进行混拌均匀后制成复方长效尿素;在所述尿素的生产流程基础上、在闪蒸槽工序后、进入液贮槽前以水或尿液为溶剂增加添加液体复合抑制剂溶液的工序,或在二段蒸发分离后、进入造粒塔前以熔融态尿素为溶剂添加熔融态尿素-复合抑制剂溶液的工序,制成复方长效尿素。它能进一步延长肥效,提高氮利用率。

年钾盐供需形势分析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钾盐资源状况

世界钾盐资源极为丰富,但资源分布极不均衡。2009年底,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算,世界钾盐(K2O)储量为85亿吨,近年来储量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德国,四国储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0%(表1)。按现有的生产规模,世界储量可保证250年左右的开采。矿床类型多为沉积型,海水和湖泊卤水中的钾盐资源也很丰富。

表1 2009年世界钾盐资源储量分布情况单位:百万吨(K2O)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10

(二)我国钾盐资源状况

我国钾盐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近十几年来,钾盐找矿未见明显突破,储量稍有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钾盐储量为1.43亿吨(KCl),占世界总量的约1%,基础储量3.58亿吨(KCl),查明资源储量8.60亿吨(KCl)。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三项储量指标分别占全国的92%、75%和85%)和新疆(三项储量指标分别占全国的8%、22%和11%)(表2)。

我国钾盐成矿时代与国外差别很大,以现代盐湖钾盐矿为主,如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新疆、甘肃等省(区)的钾盐矿均属此类型,很少一部分属于古代沉积矿床。从组分上看,钾盐矿都与钠盐矿共生,特别是现代盐湖钾盐矿,常有镁盐、硼酸盐、锂盐、天然碱、芒硝等多种组分可供综合利用。

表2 2009年我国钾盐资源储量分布情况单位:万吨(KCl)

二、国内外钾盐生产情况

(一)世界钾盐生产情况

自1861年德国首先生产出钾肥以来,世界钾盐资源开发与钾盐生产工业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矿得以开发,自此以后加拿大钾盐生产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是世界钾盐第一生产大国,其产量及出口均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最近20年来,世界钾盐生产增长有限。1988年世界钾盐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3254万吨,直到2005年世界钾盐生产量才恢复到这一水平,达到3280万吨(图1)。

图1 1988年以来世界钾盐生产量变化趋势注:1994~2005数据来自加拿大矿业年评;2005~2009数据来自美国矿业年评。

目前,世界上只有15个国家生产钾盐,钾盐生产能力总计4030万吨(K2O)。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分别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0%、18%、15%、10%。其他国家如约旦、以色列、美国、智利、巴西等,产量较小。2009年世界钾盐产量2500万吨(K2O),较2008年的3500万吨下降1000万吨,降幅达28.6%。四大钾盐生产国减产20%到47%不等,其他国家钾盐产量有增有减(表3)。

表3 2000~2009年世界各国钾盐生产量单位:万吨(K2O)

资料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业年评

(二)我国钾盐生产情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生产钾盐,但受资源、技术等因素制约,产量一直很低。直到21世纪初,随着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产量才有明显提高,钾盐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图2)。2009年我国钾盐产量为320.8万吨(K2O),能满足国内约45%的需求,而2000年钾盐自给率仅为10%。随着罗布泊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钾盐产能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正成为世界五大钾盐生产国之一。虽然与加拿大仍有较大差距,但与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已经比较接近。

图2 1991~2009年我国钾盐(不包括复合肥)产量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我国钾盐生产主要集中在青海省,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2008年以来,新疆、河南等地产量提高明显(表4)。

表4 2004~2009年我国钾盐生产省(区)分布单位:万吨(K2O)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三、国内外钾盐消费情况

(一)世界钾盐消费情况

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且不可替代。大部分国家对钾盐有消费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钾盐消费缓慢增长,从1900多万吨(K2O)增长到2008年的3241万吨。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钾盐消费下降8.6%,为2962万吨(图3)。钾盐(K2O)消费集中在中国(650万~700万吨)、美国(500万~600万吨)、巴西(350万吨)、印度(250万吨)等农业大国,欧盟诸国消费量为350万~400万吨(K2O)。南亚及东亚地区消费增长较快,其中又以印度尼西亚(80万~100万吨)、马来西亚(100万吨)近年来消费增长最为明显,成为主要的消费国。

图3 1999~2009年世界钾盐消费量变化趋势

(二)我国钾盐消费情况

钾盐90%以上用于生产钾肥或氮—磷—钾复合肥。我国耕地大面积缺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元素复合肥及钾肥施用量及相对量逐步增加,氮肥相对量则明显减少。2008年,我国钾肥施用量达到545万吨(K2O),复合肥施用量1608万吨。2009年我国钾盐表观消费量为500.8万吨(K2O,国内产量与净进口量之和)。据测算,2009年我国钾肥实际需求604万吨,加上钾化工产品和库存的需要,目前我国每年钾盐(K2O)需求量在700万~800万吨之间(图4)。

图4 1991~2009年我国复合肥及钾肥施用量变化趋势

四、钾盐贸易

我国钾盐消费长期以来依靠进口,并且自2005年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钾盐进口国。2009年,受国际市场钾盐价格高涨及国内产量稳定增长的影响,钾盐净进口180万吨(K2O),较2008年减少达66%。进口以KCl为主,占钾盐进口量的90%以上,此外少量进口硫酸钾及三元素复合肥。近年来,硫酸钾及复合肥进口量仍有下降的趋势。KCl以从俄罗斯进口为主,约占进口量的一半,近年比例稍有下降。从加拿大进口的钾盐占比在25%左右。2009年由于到年底才与加拿大供应商达成进口协议,进口量更加偏少,占进口总量的不到13%。从白俄罗斯的进口量自2005年起比例上升,占到总量的近20%。以色列对我国出口有所减少,德国对我国的出口有所增加(图5)。

我国只有少量钾盐出口,主要是KCl及三元素复合肥,一般面向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日本等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非洲国家及中东地区,出口量从几百吨、几千吨到几万吨不等。

图5 2003年以来我国进口KCl来源地构成

由于钾盐生产只在少数几个国家进行,所以钾盐的国际贸易尤其重要。每年钾盐世界贸易量达到当年产量的80%左右。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约旦、以色列出口量占世界的95%以上。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钾盐贸易量(KCl)为2000万吨,较2008年下降51%。加拿大97%以上的钾盐以KCl形式出口,其中50%~55%出口到美国,其次出口到巴西、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五、价格

市场价格方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国际市场钾盐价格的波动直接决定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2004年前我国国内KCl价格在1200元/吨以下,较稳定,波动不大。2004年平均价格为1600元/吨,到2008年达3700元/吨,最高时达5000元/吨。2009年平均价格有所回落,在3000元/吨左右。

国际市场钾盐(KCl,FOB)价格1990~2003年间一直在100~120美元/吨之间波动。2004年以来钾盐价格高涨,2007年涨到240美元/吨。2008年从年初的300美元/吨一路上扬达1000美元/吨。与国际其他大宗商品不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钾盐价格出现下调。温哥华KCl现货FOB价格从2009年初的965美元/吨降到年底的450美元/吨。死海地区现货KCl市场FOB价格则从2009年初的1020美元/吨降到年底的300美元/吨(图6)。

图6 1990~2009年国际、国内市场钾盐(KCl)价格变化趋势

六、结论

世界钾盐资源丰富,按照目前的开发规模能持续开发260年。但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钾盐生产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十几家企业手中。钾盐市场生产商的垄断地位近乎天然而成。加大我国钾盐资源的找矿力度,加快钾盐生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建立钾盐储备,保障供应是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于银杰)

中考数学物理化学 压轴易错题

《初中物理易错题汇总-基于学而思在线大数据汇总.rar》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pwd=5dqv 提取码:5dqv

中国察尔汗、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发现史揭秘

宣之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察尔汗钾镁盐矿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罗北凹地卤水钾矿的发现史发表多年后[1],引起有关学者的兴趣与关注。因此在中国找钾进入第三次高潮时[郑绵平院士等,“钾盐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2010;刘成林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2011],很有必要进行一次“中国盐湖钾矿发现史揭秘”,用以记录和纪念钾盐矿产的勘查历史。

一、青海察尔汗钾镁盐矿发现简史

1.敦格公路修筑与察尔汗钾矿的偶然发现

1955年前后,新中国为了开发大西北和巩固西藏边防,毛泽东主席曾下令整修原简易青藏公路。在修通甘肃敦煌至青海格尔木路段时,由于条件限制,筑路工人就地采食食盐,偶然发现察尔汗盐滩中部地段的食盐有苦辣口感,为探明究竟而将食盐送至西北地质局时在柴达木盆地找矿的632队化验,发现K+含量达0.4%。在中央工作的地质学家朱夏指出那里可能有钾盐赋存。从此拉开了中国发现和开发察尔汗钾镁盐矿的序幕[1]。

2.盐湖科学考察队与“中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在找钾中的作用[2]

1956年中科院盐湖科学考察队的组建与国家制定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中国察尔汗等地找钾、硼矿制定了方向并提供了技术及政策保证。

1)化学家柳大纲任考察队队长、矿床学与盐矿专家袁见齐为副队长的考察队在人才和技术上有了保证[4]。

2)袁见齐先生在1946年考察中国西北盐矿资源后,发现青海茶卡盐湖中存在钾元素[5],著文(袁见齐,1946)提出在中国找钾的思想,他是中国找钾盐矿床的奠基人[1]。柳大纲先生为尔后开发应用青海柴达木丰富盐矿钾、硼、锂资源,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盐湖化工、盐湖化学专家,如高仕扬院士等[4]。

3)1957年中科院盐湖调查队受上级委托[2],派地质专业毕业生郑绵平和化学系毕业生高仕扬与柳大纲一同第一次带着找钾、硼的任务进入柴达木盆地。当时敦格公路已经修通,察尔汗军用机场也已使用,他们很顺利入住在察尔汗盐湖军用机场。一天散步中,郑绵平回忆发现了路边有闪亮结晶盐矿,经鉴定就是日后生产钾肥的矿物光卤石[2]。

他们和筑路工人先后在察尔汗发现的为同一种光卤石矿物,实属偶然中的必然。为什么?一是有公路可通入了;二是国家自上而下明确了找钾、硼的任务,技术员受命前去考察,只要重视和用心,都会见到光卤石。郑绵平为察尔汗钾矿调查写了汇报总结,为以后青海格尔木地质队勘探和钾肥厂开发生产钾肥和中科院盐湖所开展地质、物化研究翻开了第一页。

3.袁见齐先生“高山深盆陆相成钾”模式的提出与意义[3]

袁见齐先生1975年曾在钾盐培训班上发言中提到,1956年前后,当时认识钾盐发现都是海相成因的。因此,他自嘲说,1957年他对到察尔汗陆相地层找钾并没放在心上,所以柳大纲第一次随盐湖调查队进入青海柴达木时,袁见齐先生没有主动要求去,是他受国外海相成钾的理论束缚阻碍了他的行为。他谦虚地说,察尔汗钾盐的发现倒是没有思想框框的化学家柳大纲带队去发现的,这对他触动很大。袁见齐先生敢于面对找钾实践成果,于次年(1958年)跟柳先生同去了察尔汗实地考察。面对中国陆相盐湖的成钾事实,经过多年与大家一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高山深盆陆相成钾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在陆相地层中找钾形成了重要理论依据,袁见齐先生的认识为以后中国找钾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新疆罗布泊罗北凹地卤水钾矿发现简史[1]

1.1995年前后的中国找钾形势

距1955年40年后的1995年,计划经济下的地质行业经受了体制改革转型的大震荡,地质各行业一度冷落、大滑坡。虽然在1984年开展了柴达木盆地第二轮找钾勘探和研究小高潮,也取得了钾盐资源由2×108t翻一番的目标,在柴达木盆地北部和西北部查明了昆特依等一批盐湖钾矿资源,以后就没有进展。而中国40年来,人口剧增,农业土地的贫钾趋势加大,钾盐资源保证能力日渐不足。而此时,世界上又新发现了许多重大钾盐矿,邻近中国的泰国、老挝、中亚地区,陆相的有以色列死海等。但中国贫钾论与找钾队伍撤销萎缩等使中国找钾前景十分不乐观。

2.中国第三代找钾女地质专家王弭力思钾、找钾[4]

1)在完成柴达木盆地第二轮盐湖找钾的研究后,王弭力和同事们发现了众多钾盐盐湖,为什么与它一山(阿尔金山)之隔的新疆塔里木盆地一直没有找到较大的钾盐矿?当她注意到两个盆地之间有联系后,将找钾研究目标锁定在罗布泊罗北凹地。

2)罗布泊是一个巨大而怪异的湖泊,因为自古以来是著名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由于战乱和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的不和谐,导致罗布泊绿洲消失,变成近代可怕的有“死亡之海”之称的魔鬼地域,中科院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科学考察中被罗布泊无情吞噬,至今下落不明,留下恐怖、离奇的传说。

3)19~20世纪众多中外探险家、冒险家、科学家造访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周围地域,有过楼兰古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和生物、环境及气候等研究成果,也零星发现了土地中的富钾特征。在罗布泊地区外围,新疆地矿局区调一队(1989)及中国地质大学蔡克勤教授(1990)等带队先后在龟背山南、铁矿湾、罗布泊东、大洼地等发现了4个小型石盐钾盐矿床及矿化,以及鄯善地区中国第一个硝酸盐型“小型”盐湖钾矿,成为后来在罗布泊取得找钾突破这一华章而奏响的序曲。20世纪80~90年代初,中科院盐湖研究所胡东生先生(1988)、地矿部遥感中心李廷琪(1987,1988,1991)等研究人员用先进航空遥感图片解译方法,与青海已知盐湖钾盐影像进行对比,也指出罗布泊地区有成钾找钾希望。郑绵平院士(1990)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地区进行了找钾调查,研究指出罗布泊也有成钾远景。

4)王弭力叩开了沉睡万年的罗布泊罗北凹地钾盐大门。1995年几经周折,王弭力凭着科学家的找钾经验、眼光和为国为民找钾的使命感,造访多位德高望重的地质专家领导。王弭力的找钾信心和决心感动着这些长辈式的专家领导,终于给10万元经费,让她去敲响中国第二个盐湖钾矿的大门。但领导担心是有的,有去无回十分险恶的罗布泊,尤其是当时无名称的罗北凹地更是无路可走,无水草生长,是个万分干涸的湖泊,是进入老年期的死亡之湖。

5)创新两段式[碳酸盐、硫酸盐(钾)]钙芒硝成钾储钾理论的意义。王弭力课题组进入无人踏进过的“罗北凹地”(由王弭力命名并沿用)后,遇到一个旧式三段式成钾理论的挑战。原因是,王弭力开始在地表考察时,见到最多的是刚到硫酸盐第二阶段的钙芒硝、次石膏和石盐。在如此巨量钙芒硝沉积盐湖中究竟能否有工业意义的钾卤水或固结钾矿?有两种可能,若按正常三段式[碳酸盐、硫酸盐、石盐(钾)]成钾理论,是不会有形成大钾矿的可能的,有的钾盐专家一开始就怀疑过,说再进一步找钾希望不大。这和当年察尔汗陆相盆地发现钾盐线索时一样,袁见齐教授也犹豫过——陆相能成钾矿床吗?但是袁见齐教授也是打破传统海相成钾理论框框,大胆调查总结察尔汗成钾规律,终于创新提出中国陆相“高山深盆”成钾模式和理论。科学家在尊重地质事实的前提下,及时创新地提出新的找钾成钾模式,找矿才有希望。

6)王弭力、刘成林等创新地提出了二段式成钾理论,高山深盆迁移模式(Wang Mili,2005)、含水墙式成储钾模式(刘成林等,2006,2009)等终于在考察研究罗布泊罗北凹地卤水钾矿时被提出并应用,使中国“罗北凹地”找钾工作转为进一步深入矿床勘探,成功查明了罗北凹地为一个特大型普查储量约2.5×108t 卤水钾矿(王弭力等,2001),另查明伴生杂卤石矿层及巨大钙芒硝矿和5000亿元人民币的硫酸盐型卤水钾盐矿。

7)王弭力课题组成员在1995~2005年前后,从资源考察到开发研究,10年的完整的科研成果资料,无私无偿地贡献给了当地政府和人民,使罗布泊罗北凹地钾矿尽早转化为一座大型的钾盐与钾肥矿山企业。此时,中国无论是钾盐矿储量还是矿山生产百万吨优质硫酸钾肥的产量又翻了一番。2009年罗布泊国投罗钾公司钾盐矿山的建成使中国的钾盐钾肥严峻形势松了一口气,钾肥自给率从10%上升到30%左右。

纵观中国盐湖钾矿的发现史,我们看到中国钾盐与钾肥从无到有再到壮大的不平凡历程,也许你会从中受益匪浅。我们注意到,刘成林(2009)在“盆地钾盐找矿评价示范工程”一文中指出,罗布泊找钾突破,既离不开前人的资料积累,也与柴达木找钾经验和理论应用有关。然而,罗布泊钾盐矿床是一个有别于柴达木盆地钾盐的新型矿床,因此,突破传统理论认识,研究和发展陆相成钾理论,是罗布泊找钾突破的关键所在。

目前,中国很多盆地含盐系中已发现钾盐矿物或薄钾矿层甚至小型钾盐矿床,然而,能否找到大型-超大型钾盐矿床、在盆地的什么部位寻找等问题,目前仍然不清楚,这种状况有点类似1995年以前罗布泊找钾的情况。近年来,我们选择库车盆地开展新一轮找钾工作,但库车盆地与罗布泊地质情况相差较大,因此,在库车盆地找钾中,根据实际地质环境,提出了新的成钾认识和找矿思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刘成林等,2008~2011)。

总之,钾盐调查与研究从柴达木盆地转移到罗布泊,再转移到库车盆地,在矿区转移与认识变迁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各种成钾理论,借鉴各种找矿技术方法,使钾盐找矿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作者衷心希望中国钾盐、钾肥事业在理论创新和开发中有序发展。

本文还有很多文献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向各位相关作者表示歉意和感谢。

参考文献

[1]宣之强.中国盐湖钾盐50年回顾与展望.盐湖研究[J],2000,8(1):58~62

[2]胡亚东,等.柳大纲先生百年诞辰纪念[M].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2004

[3]袁见齐.袁见齐教授盐矿地质论文选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4]庞天舒.与楼兰同在:寻找消失的罗布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蜀ICP备150132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