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夕阳病防治方法
这里所说的黑木耳“夕阳病”,其症状就是木耳菌袋摆放菌地后,慢慢的菌袋就出现了青绿色的感染。因为大部分菌袋都是在菌袋的西面或西南面,几乎都在菌袋的一个方向(西面或西南面)发生感染,所以东北三省的耳农俗称为黑
木耳“夕阳病”。
夕阳病初期是白色的菌丝,和木耳菌丝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慢慢的出现青绿色甚至带有白边的孢子,我们称它为青霉。出耳时逢到了高温(30℃以上)或者强降雨时极易造成这种病害的发生。简单的说,就是天气非常热时,突然遇到强降雨,高温时遇到雨水,温差刺激产生的,因为上午阳光照在东面,下午阳光照在西面,菌袋西半边的菌袋比东半边的菌袋袋温要高、要热,所以温差刺激后就容易产生夕阳病,还有就是耳农下午浇木耳水时,5-6点钟在气温还特别热的情况下,就是袋温还没有降下来时就去喷水了,也容易产生夕阳病。(因为菌袋经过高温暴晒后袋内的温度很高,突然的强降雨或者人为的大量喷洒凉水造成菌丝受到损伤出现菌丝部分死亡而感染)。由于袋内培养料—木屑的收缩,致使菌袋和培养料之间出现了空隙,遇到强降雨或大量浇水时,袋内就会大量积水。
黑木耳夕阳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菌棒在每天中午12-14点时,温度最高,阳光直射,由于温度过高、袋内湿度太大而导致菌棒内向阳面的菌丝严重死亡,一至二天左右,由于菌棒内部的湿度大,外界的温度高,绿霉、细菌等杂菌开始感染,最终导致烂棒。这种情况下出耳,极易出现流耳烂耳现象。
这些杂菌孢子在高温的环境下,一到两天内就会萌发成菌丝,初期菌丝为白色,和木耳菌丝交织在一起我们难以分辨,但其繁殖特别迅速,很快长出许多孢子,形成一片青绿色,青霉的菌丝覆盖了料面以后,隔绝了空气,同时青霉所分泌的毒素能杀死黑木耳菌丝,造成菌袋由外至内发生青绿色的病变,直至袋内菌丝全部死亡。近年来,该杂菌不断的发生,是地栽黑木耳病虫害中的一大顽症。所造成的损失也特别严重。
防治措施:
1:夕阳病重在预防。在制作菌袋拌料的时候,可以在培养料中添加“灭菌剂,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杂菌的发生,让菌丝健壮生长。制菌时的含水量一定要控制得当,黑木耳棒含水量55%-60%左右为宜,要根据培养料原料的粗细来进行微调:培养料粗时,含水量可以适当调高点,培养料细时,含水量就要适当调低点。
2:木耳菌袋下地之前,先用菌地三绝进行消杀处理(菌地三绝杀虫卵、除杂菌、抑制青苔)。喷沃叶叶面肥,再覆盖农膜。菌袋下地摆放时,要行列整齐、规则,便于通风。
木耳菌袋下地的时候要尽量做到适时进地,及时进行催芽,在高温来临之前尽量能够摘取一批木耳 ,这样黑木耳质量好,不得病,产量高。
3:菌袋出耳期出现夕阳病后,用刀片将得病面的菌袋划开剥掉,以利于菌棒内部通风、降温、降湿。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菌袋一划到底,严防袋内积水,让袋内多余的水分流出。然后来抑制杂菌的蔓延。间隔一天后,能够尽快修复菌丝,增强菌丝活力,抑制杂菌蔓延,让菌丝健康生长,吃掉青霉,正常出耳。
4:遇到天气异常炎热时,可以在中午12点左右,每隔一小时左右往菌袋上淋几分钟水,不能把水浇大,不能让木耳膨大,或者让水吸足。每次淋几分钟,目的就是让菌袋降温,避免高温将菌丝烧死。少浇水,勤浇水,使菌袋一直处于稍低温状态。保持喷水量与蒸发量的平衡。
在高温的天气,傍晚的时候,一定要等到菌袋温度降下来后,再进行浇水,温度高的情况下,建议晚间8点钟开始浇水,早晨3-4点钟浇水。
毛木耳生长期喷施什么肥料效果好?
毛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耳类,在春夏至夏秋栽培。毛木耳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具有较强的抗霉能力。放心毛木耳的生产主要应抓好出耳期的通风降温工作,防止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污染和流耳。此外,毛木耳耐碱性较强,通过适当调高培养料的PH,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生长期可以喷施乾农商城万稼能达到提高品质及增收的效益。
种值黑木耳适合什么水温喷施
整个周期喷水管理,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最好配用高强力磁化器,选用磁场强度以10000~12000高斯为最佳,磁化水的作用: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可促使耳芽增多、增厚、木耳生长快,它还具有提高PH值0.4~1,杀菌、减少杂菌污染率、灭藻率达到96%,增加蛋白质20%,脂肪15.6%,增产30~44.7%)。水源要求越凉越好(禁止晒水浇耳),黑木耳生长需要温差刺激,才能使其生长速度快,耳片黑厚,杂菌污染率低。管理期间应需干干湿湿交替条件(即干养菌丝,湿出耳的原理),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来灵活掌握浇水的次数、时间的长短。当袋出耳整齐并随着幼耳的逐渐增大,菌袋内部易产生缺氧现状,导致木耳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此时,已经给你一个危险的信号,必须停止浇水,打开所有遮阳物,同时,在每个菌袋上用电动扎眼器或用双齿钢叉,竖向扎两个孔,加强、加速袋内增氧,并根据情况而定使菌袋暴晒3~4天,重新愈合菌丝体,在开始科学喷水管理,几天后,木耳快速长大并开片。如此时还继续浇水,几天后,快速使耳芽细菌感染,开始出现腐烂现状并导致全部流耳烂耳的严重后果。无论用哪种方式栽培黑木耳,都禁止挖池晒水浇耳,如果水源不足,需要水池蓄水时,必须在水池上方搭建拱架并盖上厚草帘子,防止阳光直射使水池内水温增高,形成大量微生物繁殖,池中的水必须做到当天储存,当天用完。如果用阳光长期照射的池水,微生物繁殖较多,遇有高温天气,使栽培床内自然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如连续喷水5~6天后,黑木耳腹面很快弹射大量孢子并停止生长,即可出现大面积流耳、烂耳及霉菌污染。
前期喷水管理时,应间隔式勤喷、细喷,使喷出的水呈雾状为最佳。后期根据温度情况而定,当白天温度达到27℃以上时,必须加大通风顺畅和直射光照,白天停止浇水(使木耳快速晒干并晒透,禁止长期耳片处于半干状态),此管理期,也是我国各地黑木耳种植易出现耳片变薄、变黄、流耳烂耳及孢子弹射的高发期,同时,更是众多种植者的管理误区(前半夜不间断的浇大水,后半夜不浇水并全部休息),为了避免各地管理误区,应按以下科学管理方式,即晚上21点30分以后开始只喷一次大水,喷水时间必须使耳片内外浸透为止(头半夜可用定时器控时喷浇,工作人员休息)。待下半夜1点30分后开始浇水,可根据木耳大小而定,连续浇水3~3.5小时,也可间歇式喷水,即喷水2小时,停浇半小时,最后在浇2小时,总之,只有下半夜自然温度是最低的,加之下半夜连续并长时间浇凉水,使菌袋内部及耳片形成一个高湿低温的环境,才能促使耳片加黑、加厚,不易弹射孢子。随着耳片的增大,喷水量也随之加大,待耳芽逐渐长至1.5cm时,每隔4天用0.3%浓度的食盐溶液均匀的喷雾子实体一遍。也可结合浇水使用漂白粉溶液喷浇子实体(漂白粉必须选用食用型(自来水消毒的),比例应按照我国饮用水标准进行)。喷施食盐或漂白粉作用,可延缓木耳孢子弹射,防止流耳烂耳、线虫发生、霉菌感染、增加木耳厚度及亮感度,总之,为了使黑木耳达到无公害或绿色产品,在整个黑木耳生长周期,尽量不要使用营养类、激素类及药物类等产品喷施木耳,最好单一使用1万~1.2万高斯的强力高效磁化器(磁化水喷施木耳)。遮阳网应交替式遮盖管理,一般遮盖喷水4~5天管理,之后在全部打开遮阳网全光照喷水管理4~5天,按上述交替管理。阴天、雨天和夜间应打开遮阳网,晴天盖上遮阳网。喷水应根据白天气温高低的变化,应灵活掌握少浇或不浇水,夜间应间隔式勤浇、细浇、多浇。正确浇水应做到两次短浇(浇水15分钟左右),两次短停润耳(停水15分钟左右),最后大水长浇一次水,可跟据情况可一次浇30分钟~1.5小时。当耳片直径逐渐长至2cm时,应把栽培床上面所有的遮阳物撒掉,并进行全日光照射喷水管理。遮阳网交替式地栽黑木耳,一般从菌袋开口到原基形成,到两茬采收只需45~60天左右,每袋可产干耳1.2~1.4两。当子实体长至六至七成熟时,根据品种不同可喷水或前一天停止喷水,使木耳晒至半干或全部浸透时,集中人力抢摘采收黑木耳。
木耳什么时候喷磷酸二氢钾
生长一周后。木耳喷磷酸二氢钾以叶面喷施为主,木耳生长一周后喷磷酸二氢钾。喷施浓度为0.5%,每7天喷一次。
叶面肥的使用方法
1、选择浓度:使用叶面肥时需要根据作物品种来调节浓度。2、施肥时间:最好选择在无风阴天或湿度较大的早上使用。3、施肥方法:将叶面肥均匀的喷洒在植株的叶面上。4、注意事项:叶面肥需要与根部施肥一起进行。
叶面肥怎么使用
1、选择浓度
不同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如果溶液浓度过高,喷洒后易灼伤作物叶片,溶液浓度过低,又达不到补充作物营养的要求,使用叶面肥需要根据作物的品种来调节浓度,可以先加水稀释。
2、施肥时间
叶面肥的效果与温度和湿度关联较大,使用叶面肥时,需要选择在无风阴天、湿度较大且蒸发量小的上午9时以前,或者下午4时后进行,如果施加叶面肥后内的3-4小时下雨,则需进行补喷。
3、施肥方法
使用叶面肥时,需要将其放入到水壶或者喷雾器中,使喷洒的雾点匀细,并且作物的上部、中部、下部的叶片对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差异较大,需要选择适当的喷施部位。
4、注意事项
作物的根部与叶片有完善的吸收系统,对于植株需求较大的营养元素,叶面肥需要喷洒10次以上才能达到根部施加一次的效果,因此不能只给作物使用叶面肥,需要与土壤施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