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筋豆油豆怎么治?
无筋豆油豆,用多元素叶面肥或换钼的叶面肥+细菌药喷雾处理,即可解决,细菌药,如:噻森铜,噻霉酮,噻菌铜,噻唑锌,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等。
用药混药,建议,例:多元素叶面肥+噻菌铜+中生菌素。
5-7天一次,连续打药2-3次
无筋豆高产种植技术
选地施肥:无筋豆要选择前茬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种植。 开穴播种:消毒催苗的种子种入栽植穴,塘盖细土并覆盖地膜。 水肥管理:开花结荚时每隔7天喷施叶面肥,提高产量。 搭架整枝:搭建人字形的蔓架,摘心并修剪侧生蔓。
无筋豆如何高产
1、选地施肥
无筋豆适合在土层疏松、土质肥沃,并且前茬没有种过豆类作物的地块中栽种,然后深耕土壤暴晒至发白时施入基肥,并按照地区排灌的习惯起垄,宽度在1.5米做左右,株距保持40厘米,每一垄挖两行栽植穴。
2、开穴播种
挑选饱满的无筋豆种子,浸泡消毒并催苗后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每个栽植穴的播种2-4粒种子,塘盖2厘米干燥细土,浇足水分后覆盖地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等待幼苗长出后戳破,放出幼苗。
3、水肥管理
无筋豆施足基肥时,苗期不用额外追肥,以免出现幼苗陡长的现象,期间控制浇水,让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开花结荚时,用稀释的磷钾肥喷施叶面,每隔7天喷施一次,能有效的提高产量。
4、搭架整枝
无筋豆的枝蔓生长时,用竹竿搭建出人字形的蔓架,将枝蔓引到竹架上缠绕生长,主蔓长到到竹架顶部,需要及时摘心,剪去第一花穗下的侧生枝蔓,修剪病弱、过老的叶片,减少养分的消耗。
请问这无筋豆是冻着还是怎么了
是无筋豆受低温冷害天气引起的叶片黄化冻害枯斑,可以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或腐植酸叶面肥加硫酸链霉素加碧护或芸苔素加喷施,慢慢缓解。
也可以用硫酸链霉素加磷酸二氢钾加红糖(每桶水50克),对缓解冻害叶片,有好的效果。
怎样使无筋豆多次开花结果
无筋豆也称菜豆,又名四季豆、芸豆、玉豆,因商品嫩豆荚柔嫩、无筋、无革质膜而得名。无筋豆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属喜温蔬菜,怕严寒酷暑。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开花结荚适宜温度为20-25℃,在35℃高温干旱条件下,落花落荚严重,荚短小或呈畸形,品质变劣。
1、选地施肥:选择光 照充足,土壤疏松肥沃,前茬未种植过豆类作物,(避免同类病虫害继代繁殖加重危害。)地块平坦、肥力中等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根据排灌习惯作成高垄或平垄,云南种植垄宽1.5m,株距40cm,每垄2行,清水穴播,每穴播种4粒,每667m2用种5kg,出苗后每穴定苗4株,每亩3000穴。长江流域种植垄宽1.5m,株距40cm,每垄2行,清水穴播,每穴播种2粒,每667m2用种3kg,出苗后每穴定苗2株,每亩2500穴。
春、秋露地栽培可参照当地(四季豆)季节适时播种,长江流域在2-3月初均可播种,秋季在立秋前后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进行处理:用30℃温水+托布津+恶霉灵浸种3-5小时,起到对种子消毒杀菌的作用,预防苗期发病。无筋豆适宜在云南海拔l000m以下的地区作冬季栽培。因夏季温度高,无筋豆不结荚,即使结荚,商品性也差,没有经济价值;海拔l000m以上的地区,适宜夏季栽培,而不适宜冬季栽培,原因是冬季气温低影响花粉发芽,表现为花而不实或豆荚短小、畸形、锈病严重等。云南低海拔地区,秋冬春栽培无筋豆,播种期主要由市场决定,一般在8月20日至12月中旬播种,1月中旬至3月初采收上市。
2、开穴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播前先将种植穴浇足底水,播完后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l000倍液喷施播种塘和畦面,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塘盖2cm厚细土,播种结束后覆盖地膜,待种子出土后,及时破膜放苗,并注意苗四周膜边用土压实,有利保温保湿,防止白天膜下高温蒸汽伤害幼苗。
3、水肥管理:667m2施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50kg+复合肥50kg+腐熟农家肥5000kg(或腐熟鸡粪、猪粪1500kg或腐熟花生粕、油菜枯200kg),也可添加适量微生物制剂,经发酵处理后制成优质活性有机肥,作基肥沟施或全层施用。整个生长期应掌握前期防止茎蔓徒长,后期避免早衰的原则,所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苗期不再追肥,并应注意控制浇水严防徒长。苗期至第一花穗前,以抑为主,少浇水或不浇水,中耕、松土、保墒、蹲苗,防止徒长,以利提早开花结荚。开花结荚后重点叶面喷施钾肥,5-7天一次,是夺取高产的关健。根据长势合理施肥,如果长势过旺,要去掉部份功能叶片。
4、搭架整枝:植株开始甩蔓时及时搭架,用竹竿搭成“人”字形架,并注意引蔓,第一花穗下的侧蔓要全部抹去,主蔓长到架顶时摘心,中部的侧枝可以结荚后进行摘心。及时去除老、残、病叶。
5、采收:采收标准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达商品标准时,为采收适期。春播开花后8-10天、秋播开花后6-8天即可采收嫩荚。一般盛荚期每天采收1次,后期隔1天采收1次。若不及时采收,豆荚老化,品质降低,同时影响继续开花结荚。
6、农业防治病虫
合理轮作,深秋或初冬进行深耕翻土,清除田间杂物和杂草,并及时摘除病害叶片深埋,减少病虫源。合理施肥,在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多用腐熟的农家肥,尽量少用化肥。
7、化学防治病虫
①细菌性疫病 出苗后每隔7天用链霉素、可杀得、新植霉素防治。
②炭疽病 可用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③锈病和煤霉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溶性剂6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等,隔5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④根腐和枯萎病 可通过播种前用敌克松+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可用99%恶霉灵+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灌根。
⑤病毒病 主要通过蚜虫传播,结合灭蚜进行防治。当在田间发现少量病株时,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分剂2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
⑥豆野螟 可用4.5%高效氯氰乳油3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Bt粉剂1000倍液或5%敌杀死2000倍液等防治。始花期和盛花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重点喷施花、蕾、嫩荚密集部位,一般5天于早上7:00-10:00喷1次。
⑦蚜虫 虫害发生期间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等,每7天喷1次。
⑧地老虎 播种后用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8%爱福丁(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施。
以上病虫害用药时间以早晨7-9点效果最好,发生严重时每隔2天喷药1次。喷药后如在24小时内遇雨应进行补喷。用药时应做到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在收获前7天停止施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