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种植用什么肥料最科学
山药施肥都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施用量达总肥量的70%-80%。
(1)基肥:山药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而化肥都是速效肥,后劲不足,所以基肥一般以有机肥或完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再搭配一些氮磷钾肥。一般每亩施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2000-4000kg,再搭配60-80kg的复合肥;或者施用2000kg左右的有机肥,搭配20-30kg的尿素以及40-50kg磷钾肥。
施用基肥要注意的是在整地前施用,将基肥均匀的撒在田间,在进行深翻和整地,将其和土壤混合或者翻入土壤中。
(2)追肥:在播种后到发棵时,可施粪肥,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营养,在春季能提高地温,使种子尽快出苗,而在夏季能降低地温,使幼苗处于一个适宜的低温环境,有利于块茎生长。再苗齐和移栽时使用一次粪尿肥,或者氮肥,这样可加快茎叶生长;在现蕾期,是植株需肥量最大的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开开花,这时可施用饼肥或氮磷钾复合肥,一般每亩施用25kg,使快速膨大延伸有足够的养分。
扩展资料
基肥,系指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多年生作物在生长季末或生长季初,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用的肥料。其目的在于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满足作物对营养的基本要求。用作基施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和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或发挥肥效较慢的化肥,如磷肥、钾肥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为补充和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追肥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基肥的不足和满足植物中后期的营养需求。追肥施用比较灵活,要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元素缺乏症,对症追肥。氮钾及微肥是最常见的追肥品种。追肥可以土施也可以喷施,土施容易造成机械伤害,而喷施适用于紧急缺素状况,供应养分快,但供应量不足,因此多用于需求量较少的微量元素的施用。在农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基肥、种肥和追肥相结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基肥
百度百科-追肥
山药的施肥很关键,山药的两类施肥特点是什么呢?
山药一生可分为生育山期,一般是4月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此期主要靠种薯内所存养分生根长叶。生育盛期,一般是从6月上旬至9月上旬,沙土地早,黏土地晚,种薯养分使用基本完毕,需要养分大增。,底肥中又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忌用鸡粪肥,鸡粪肥容易地下生虫祸害薯块,比较适宜用猪粪肥、人尿粪这些混合禾秆草发酵后施用,有豆饼肥或者菜籽肥这些优质有机肥料更加好。
山药,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其药用价值较高,应用广泛。因具有健脾养胃、滋补身体、延缓衰老等功效,深受人们喜食,尤其是可以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所以成为许多慢性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山药最好的肥料是农家肥,如猪粪,羊粪等。播种前塘底可以铺腐熟的猪粪,也可以施复合肥,然后将捆扎好,长度达50公分的稻草(玉米秸秆)坨子放入坑里内,覆盖一层土后,再把山药种种在草坨子上。
喷施叶面肥,在山药薯块膨大期,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兑水喷施,实际用量为1斤磷酸二氢钾+1斤尿素兑水700斤全田植株喷施,每隔10天用相同量的肥料喷施一次。至少需喷施4次,不嫌麻烦的可喷施多一次。山药生长中后期由于地下块茎生长量剧增,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一般以追施磷钾肥为主,后期还要避免山药出现缺肥早衰。注意:山药是忌氯作物,不能使用含氯肥料。
对钾肥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在种植的时候都需要撒攘大量的有机肥,拿麻山药当例子亩用有机肥3000Kg~5000Kg之间,沙壤土有些时候不保水肥,所以麻山药后期对追肥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山药生长前期需肥较少,苗期和甩蔓期主要长枝叶,应追氮肥为主;进入现蕾后地下根茎开始膨大,需求量较大,应氮磷钾配合施用;后期要控制氮肥,避免出现徒长。
铁棍山药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如何施肥效果好呢?
山药主要在河南生产,也在其他地区种植。山药均为桌子上的食物,也是一种具有非常药物价值的药品,腹泻咳。山药非常光,耐寒性差,适用于种植松散的静脉。肥料需要在其生长的所有阶段受精,因此我们了解从肥料,生活中和施肥和施肥的肥料所需的肥料。
在山药开始时,植物生长很小,因此吸收的营养素相对较小。长度趋势期,增长率显着加速,所需的营养素将增加,尤其是氮素元素的吸收。进入山药茎的生长期后,地面上的茎也加速增长,地下块茎也将遵循扩张期,并且这次各种营养物的吸收达到峰值。基于这种增长需求,有必要在山药的早期阶段提供快速效率的氮肥,这有利于地面分支的生长和发展。当茎进入增长时,有必要注意使用氮磷钾肥,这对于钾肥尤其如此,这是促进植物膨胀和营养成分积累的重要依据。在山药的后期生长中,应控制使用氮肥以防止地面的枝条。在这里,作者推广了知识,药物是农村农民,土壤中的氯离子会影响山药的生长。事实上,它严格影响块茎的生长,并促进分支的分支。它导致少量的茎,这易于破裂,这不利于储存和运输。因此,在生产时不要使用氯肥料。
因为山药的生长期相对较长,所以有更多的肥料,即整个增长需要。山药喜欢有机肥料。山药的茎也伴随着淀粉等营养素等机械肥料,因此对钾肥的需求大。山药的预生长在低温时期,有机物质的营养物质缓慢,并且供应适当量的快递氮肥,允许分支生长。在生长的中间,因为茎的快速生长,有很多营养素。此时,除了维持氮的供应外,还需要施加磷肥,以确保茎富含茎。一些种植者将选择将有机肥料和中等量的亚磷酸钙混合在一起,具有适量的钾肥作为大量肥料,基本上能够满足山药对营养的需求。我必须记住后期的肥料时期增加,并保留了适当的额外速度施肥,似乎过早丧失。
在一些土壤中的一些土壤中,由于营养供应,一些山药将不足,山药管的弱茎和低输出,但表皮会非常光滑,值高。在一些具有足够水肥的土壤中,输出高,但由于皮肤中有许多测量根,它易于偏头痛,这严重影响了质量的质量,这不利于货物的价值。在土壤中连续培养长时间,很容易引起养分疾病,这将使山药减少30%以上的产量,害虫和疾病也将加剧。产生的块茎可能是腐烂的,表皮厚,颜色为暗淡,颜色暗淡,质量差。如果使用的肥料是很多粪便,它仍然没有处理粪肥,很容易引起人物和块茎分叉。
简而言之,山药扩张是山药根茎的快速增长,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山药的质量和产量。因此,种植园必须掌握山区受精时期的增强,并在害虫和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中做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在评论区域留言。
铁棍山药适合用硝酸钾追肥吗?
铁棍山药适合用硝酸钾追肥。
硝酸钾,是一种无机物,俗称火硝或土硝,是指钾的硝酸盐。为无色透明斜方晶体或菱形晶体或白色粉末,无臭、无毒,有咸味和清凉感。在空气中吸湿微小,不易结块,易溶于水,能溶于液氨和甘油,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
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肥,具有高溶解性,其有效成分氮和钾均能迅速被作物吸收,无化学物质残留。用作肥料,宜施于蔬菜、水果和花卉,及一些氯敏感作物(如马铃薯、草莓、豆类、洋白菜、莴苣、花生、胡萝卜、洋葱、蓝莓、烟草、杏、柚子和鳄梨等)。
硝酸钾是强氧化剂,应储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金属粉末共储混运。
应用领域
用作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在食品工业用作发色剂,护色剂,抗微生物剂,防腐剂,如用于腌肉,在午餐肉中起防腐作用。
机械热处理作淬火的盐浴。陶瓷工业用于制造瓷釉彩药。用作玻璃澄清剂。用于制造汽车灯玻壳、光学玻璃显像管玻壳等。医药工业用于生产青霉素钾盐,利福平等药物。用于制卷烟纸。用作催化剂。选矿剂。用作农作物和花卉的复合肥料。
硝酸钾也是我国允许使用的发色剂。它在肉制品中由于细菌作用而还原成亚硝酸钾而起护色和抑菌的作用。我国规定可用于肉类制品,最大使用量0.5g/kg,残留量不得超过0.03g/kg。
用于制造火柴、陶瓷釉药、肥料等。
工业硝酸钾还广泛应用于强化玻璃制作工艺。
山药需要用高钾肥吗?
山药需要用高钾肥。
在山药的生长中,除了需要氮磷钾3种元素外,还需要一定量的其他元素,如钙、硫、镁等大量元素和铁、铜、硼、锌、锰、钼、氯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虽然需求量不大,但也是不可缺少和顶替的,在山药生命活动中和三要素同等重要。钙、硫、镁和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多,一般不需施用,如果缺乏时要及时补充。种植山药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和钼酸铵等。
山药(薯蓣)栽培技术
整地
薯蓣应实行2至3年轮作。整地除施肥后耕翻外,主要是开挖供块茎向下伸长的疏松沟,一般沟深1米以上,沟宽20至25厘米,沟间距80至100厘米。人工开沟比较费时,一般在冬前进行,开沟后回填土时,注意不要打乱土层顺序。用专门的开沟机功效高,可在播前一个月进行。
栽植
一般要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9至10℃后,即可定植。在蜀南及两广地区可在3月定植,四川在3月下旬至4月,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定植,东北5月上旬定植。定植方法是用锄头开沟8至10厘米,将种薯纵向平放在沟中,以芽嘴为准,均匀铺开,播种密度一般3.75至4.5万株/公顷,株距25至30厘米,行距就是沟间距。播前,在已开沟的正上方,挖深度10厘米左右的播种沟,按株距将种块顺垄平放沟中,种块上端朝同一方向,排好种后,覆土,拍平。
管理
整枝搭架:薯蓣是攀缘植物,苗高30厘米前,必须搭架,架高1.5至1.7米,架材入土深20至30厘米。常搭成人字架或四角架。种块发芽时,一般可伸出1条主茎,但有时也可伸出2条以上,相应会产生2至3个块茎,相互争夺养分,使每个块茎又细又小,影响优质生产,应在出苗后,立即拔除多余的茎蔓,只留1个粗壮的主茎。有的品种侧枝过多,中后期要适当摘去下部侧枝,以及主茎与侧枝的顶头。零余子大量形成,影响块茎生长,一般可控制在1500至2250千克/公顷。
施肥:薯蓣需肥量大,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约需吸收纯氮4.32千克、五氧化二磷1.07千克、氧化钾5.38千克。薯蓣忌氯,不宜用氯化钾,强调重施有机肥。一般高产田基肥每公顷需施45至75立方米腐熟的有机肥、磷酸二铵350至400千克、尿素250至300千克、硫酸钾150千克左右,于整地前,撒施田间,耕翻于25厘米左右的土层中。进入茎叶和块茎的旺盛生长期,要重追1次肥。每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400千克左右,并浇水。
灌水:前期只要表土5厘米以下湿润就不必浇水。一般在苗1米左右浇头水;相隔20天左右,进入枝叶生长盛期,再浇二水,前2次水要浅浇,切忌大水漫灌。二水后1个月左右,进入块茎迅速膨大期,若土壤干旱要大水浇透。秋季,注意排水防涝。
采收
10月下旬至11月,茎叶全部干时,开始收获块茎。块茎贮藏主要是保温防冻,适宜温度为2至4℃,相对湿度80至85%。可堆藏、埋藏或窖藏等。在温暖的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可随收随上市。零余子必须成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