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出售高质量的氨基酸液、氨基酸原粉、氨基酸微量元素、eddha铁、螯合铁等并支持肥料产品的定制,欢迎来电,免费索取样品!

  •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成都
  • 联系电话
    18681783931

磷肥和复合肥搭配好吗 磷钾肥和复合肥是一个品种吗

复合肥和碳铵磷肥能混合用么

可以混用,但是我个人感觉没有必要混合用。

复合肥掺着碳铵用的话多余的,碳铵主要成分就是氮,能摧苗提苗,

但是复合肥的成分里边就是氮、磷、钾,那样用的话还不如用高氮肥实用了、、、

磷肥同理。

感觉肥力不足是你用的肥料量小或者肥料质量有问题,建议使用生物菌肥改善下土壤。

种植生恙用磷粉白灰和复合肥一起混合作为底肥可以吗?

是否可以把磷粉白灰和复合肥一起混合用作底肥要取决于你要种植什么作物。有一些作物,比如玉米,土豆,豆类等作物,在施肥时可以使用磷粉白灰和复合肥混合施用,这样可以增强养分的涵养能力,有效刺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可以起到缓解土壤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作物,比如水稻,甘蔗,植物对磷肥的需求量较多,因此最好不要混合使用,而是单独施用磷粉白灰或复合肥。

桔树施肥用尿素,磷肥,复合肥一起用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复合肥的成分同时包括了:氮磷钾,还有其他元素。如果尿素,磷肥,复合肥一起用,会引起某种元素过量,一般会把树烧伤。

你好:如果介绍桔树需要怎样施肥,在各生长阶段以什么肥为主等,那就成论文了。

磷肥能和复合肥一起施吗

磷肥可以与复合肥一起施用,但是没有很大的必要。一般通用复合肥在与磷肥混施时混合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高氮复合肥与磷肥混施时需随用随拌,不能放置,而且复合肥种类较多,建议不要轻易混合,以免影响肥效,可先向农技员请教再决定。

复合肥和磷肥能一起搅拌吗

复合肥包括:磷钾复合肥,氮磷复合肥,氮钾复合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四种。只有磷钾复合肥能代替。但是还应根据某种作物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再进行调整。

硝酸磷肥可以和含有腐殖酸复合肥一起用吗?

硝酸磷肥可以和含有腐殖酸复合肥一起用。

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另外也要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分类

水稻专用肥

是以尿素、磷铵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25%。可作基肥、追肥,一般亩用量60至75公斤,基肥占施肥量的60至70%,追肥占30至40%。

玉米专用肥

玉米专用肥是根据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需肥特性,适合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专业配方生产的专用肥料

毛竹专用肥

是以尿素、磷铵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28.5%.亩用50公斤,每年5至6月间结合除草,采用条施或沟施。

茶叶专用肥

是以尿素、磷铵、硫酸钾和适量的镁、硼等中微量营养元素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25.0%.以成年树亩产量来确定施肥量,一般亩产干茶50、100、150公斤,分别施专用肥70、90、120公斤。按春茶开采前1个月占总用量的50%,春茶采摘后占总用量的25%,秋茶采摘前15至20天占总用量的25%来施用。

烟草专用肥

一般中等肥力田按50克/株,在烟草移载时开条沟条施。

硫酸钾果树肥

是以尿素、磷铵、硫酸钾为主要原料,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36%,按成龄树3至4公斤/株年,树冠滴水线附近均匀施用,采用环状实施、圈施、条施均可,沟深30CM。

无公害蔬菜肥

是以尿素、磷铵、硫酸钾为主要原料,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35%,瓜果蔬菜按80至150公斤/亩茬,其中30至60公斤作基肥,50至90公斤作追肥。叶菜类蔬菜按60至120公斤/亩茬,其中15至40公斤作基肥,40至80公斤作追肥。

桉树专用肥

桉树专用肥,简称桉树肥。是按照桉树独特的生理特性,根据桉树丰产营林最新技术和植物学、土壤营养学、林业生产等相关科学理论,精心研制而成的现代高科技造林产品。不仅科学地搭配了丰富的氨、磷、钾等桉树快生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根据我国南方土壤普遍缺少硼、锌等微量元素,桉树又多种植在缺少有机质、肥力较差的山地、坡地的实际,合理地添加了镁、铜、锌等多种中微量元素和含腐殖酸有机质,施用后不但能平衡桉树营养,增强生长后劲,而且能有效防止垂梢病等生理病害的发生,保证桉树健康快速生长,大幅度提高桉树的成材率和出材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高浓度复混肥

是以尿素、磷铵、氯化钾为主要原料,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5%,可作基肥、追肥施用,施用量应视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等因素确定。

蜀ICP备150132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