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钾肥价格形成机制?
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钾肥出口量占比超80%
目前,全球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地。2021年,全球钾肥产量最大的是加拿大,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0%,前五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中国、德国)总产量占比超过80%,全球钾肥生产市场高度集中。
从全球钾肥出口市场来看,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钾肥出口量稳居全球钾肥出口量前三位,另外还有以色列、德国等,2021年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的钾肥出口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80%。
全球前五大国家/地区钾肥进口量占比超60%
从全球钾肥进口市场来看,主要是巴西、中国、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地区,上述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规模较大,对钾肥进口需求较大。2021年,上述五大国家的钾肥进口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多重因素导致全球钾肥进口钾肥高涨
综上分析,全球钾肥供给市场高度垄断,并且需求市场的集中度也较高,根据IFA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80%的钾肥消费量是由进口来满足,由此也导致全球钾肥市场的进出口贸易风险较大。
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推动各国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钾肥需求走高;到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及白俄罗斯受到欧美制裁,促使立陶宛于2022年2月1日起禁止白俄罗斯钾肥过境,导致部分钾肥货物流通暂停。白俄罗斯、俄罗斯两大主要钾肥供应市场均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因素,出现部分国际钾肥合同供应延迟或中断的情况,由此导致全球钾肥供应市场收紧,推动钾肥价格持续走高。
参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钾肥进口价格趋势,自2021年7月开始,中国钾肥(含氧化钾60%)进口单价超过3.7元/千克,环比6月份增长了33%,之后持续维持在3.7元/千克以上的高位。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钾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怎样缓解我国钾肥生产供不应求的矛盾
我国钾资源严重缺乏,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钾肥,2003年我国生产钾肥164.49 万吨,进口373.8万吨。2004年我国生产钾肥206万吨,进口430.8万吨。2005年我国生产钾肥 260 万吨,进口 529.8 万吨。据农业部门预测,到 2010 年我国钾肥需求量约为 1,262 万吨(95%KCl),钾肥自给率约为 30%,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只是近年才有了小幅度的提高,钾肥自给率超过33%,但还是在50%以下。
钾肥对农业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每年都要用钾肥,目前钾肥在中国不像尿素、磷肥那么普及。如今年用了钾肥之后,未来3~4年可以不再使用,它不像汽车与石油之间的关系,只要你开车,就得及时加油。
目前国家鼓励秸秆还田,作物吸收的钾离子一般都留在了秸秆里,有机肥补充施用,都会为土壤补充一些钾元素,从而减少钾肥的使用。因而,未来中国钾肥的施用量不会有大升。在钾肥价格维持较高位时,钾肥施用量更很难有较大提高。
据国际化肥工业协会农业委员会的分析报告,全球在2009年钾肥消费量为4500万吨。在目前全球产能7000万吨的前提下,钾肥总体已过剩。
如果按每年3%的增速计算,到2020年,全球对钾肥的需求量可能达到6000万吨左右。届时,假设必和必拓收购了加钾,并将其产能从1500万吨增加到2700万吨,其他国家如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及中国企业也会同时扩产,全球钾肥产能约在10年后会高达1.2亿吨,钾肥的过剩率也将增加到100%。而且,加钾也不可能垄断全球钾肥市场。
因此,中国企业若出巨资收购加钾,不但收益较小,而且未来需要承受相当大的风险。
中国缺钾进口需求成“把柄”
据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是世界钾盐,特别是钾肥消耗和进口依赖最大的国家之一,钾肥消耗量约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0%。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但大部分钾肥需要通过进口满足,目前每年的进口钾肥已达到1200 万吨。钾肥供给不足与耕地普遍缺钾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国内可利用的钾资源匮乏,国内钾肥产量一直不太理想。2001年,国内钾肥产量突破100 万吨,到2007 年国内钾肥产量也只为254 万吨,国内一直没有根本摆脱对进口钾肥的依赖。尽管青海、新疆罗布泊等地拥有7 亿吨至8 亿吨钾资源储量,但也只能用20 年至30 年,而且这些地方交通和基础设施极为不发达,限制了中国钾肥产量的增长。
今年中国的钾肥产量很难突破350 万吨。乐观估计,到2020 年,若干规划项目全部投产,钾肥自给率将达到50%,但国内钾肥依赖进口是长期趋势。中国的自产量低,需求量大,对进口钾肥需求量的高度依赖性成为世界钾肥供应巨头的共识,由此也让中国企业在钾肥进口价格谈判中每每被对方掐住七寸。2005 年底,中外钾肥谈判正式开篇。其跌宕程度并不亚于铁矿石价格谈判。在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统一组织下,中国主要化肥企业建立了钾肥进口谈判机制,包括国营和非国营的十多家企业,其主要代表为中农、中化和中石油。2008 年,中海油顶替了中石油的谈判席位。这一年,谈判结果不如人意。记者了解到,根据2008 年达成的进口合同,氯化钾离岸价高达565 美元/吨,涨幅高达约240% 。涨幅之大,远远超过中国同样依赖进口的大宗商品铁矿石—— 后者价格谈判的最高涨幅也不到100%。
各国对加拿大Potash 收购的拉锯战显然给了下一阶段中国钾肥进口价格谈判更多的想象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必和必拓或中方资本成功入主Potash,将给国际钾肥价格走势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平安化工分析师伍颖表示:“ 如果中国资本收购Potash 成功,进口大国的依存度会下降,则可能使钾肥价格下跌。而如果必和必拓收购成功的话,则国际钾肥市场集中度加剧,钾肥价格有可能上涨。”不过,李维认为,变数是在必和必拓一旦收购成功后,将会对国际钾肥定价机制产生何种影响。如果必和必拓确实履行他们管理层所说的改变以往供应商决定价格的模式,而是由市场来定价,那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未必是坏事。
如果必和必拓管理层能够兑现他们收购的承诺,就有可能让价格在一年左右时间滑落到230 美元/吨。但是,掌握上游资源,自己控制话语权还是最保险的做法,特别是从长期来看,钾肥的价格势必会上涨。自产、进口、境外三足鼎立,要破困局就必须掌握上游资源,早已是中国钾肥行业内达成的共识。 我们要对国际上的并购保持关注,但是从自身角度而言,还是要依照国家政策对自产、进口、境外1:1:1 进行布局。积极开发新的钾矿资源,保持一定进口,同时还要海外开矿。虽然中国应对必和必拓收购Potash 公司及其带来的影响予以警惕,但是,也正是由于中国钾肥行业内部很早就确立了1∶1∶1的产业格局,所以,并不是像外界担心的那样,中国钾肥还不至于完全受制于人。
从自产钾肥来说,中国主要有两家企业。一个是青海国资委、中化集团分别为第一、第二大股东的盐湖集团,占据国内80%至90%的生产量。另一个是国投为第一大股东的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也开始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目前正在开发的新疆、青海、四川等境内的钾矿资源有望使现有国内钾肥产能翻番。据了解,2009 年,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一期120 万吨/年硫酸钾项目建成投产,让中国钾肥总产能增至450 余万吨。目前,其二期工程180 万吨/年钾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形成300 万吨/年钾肥生产能力,该公司届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商。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钾肥项目还有中信国安、四川宏峰、亚泰集团、滨地钾肥等数家公司,累计钾肥年产能800 万吨。不过,虽然未来国内钾肥新增产能较多,但大部分为2013 年后投产项目,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钾肥市场的垄断格局还不会改变。
中国在钾肥棋局的布局中,还需要更多的“后招”,企业需加快步伐“走出去”。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内企业在国外开采钾矿已初见成效,中国企业在老挝有5 个项目,其中1 个已形成产出;在加拿大有2 个项目;在刚果有2 个项目,其中1 个还在谈判。除了买资源,国内企业“走出去”还采用了购买股权的形式,与国外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近期国内钾肥企业“ 走出去”的成效并不显著,真正负担起中流砥柱作用还需一段时间。企业“ 走出去”面临各种问题,比如非洲虽然有矿,但基础设施较差,开采后如何运输是一个问题。即使在加拿大这样的国家采矿,企业也未必能获得真正的控制权,因为相关的运输线路控制在少数大企业手中。
为作物提供重要营养元素的钾肥该怎么选?该如何用?
钾常被形容为品质元素,是影响作物品质的关键,好吃且外观优良的农产品,自然市场价格好。钾元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有外观、口感、以及加工后的延伸价值。钾肥固然重要,但也要和氮肥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钾对作物品质的重要性
外观:改善外观—大小、形状、光泽、颜色;增加感官—坚固性、质地、外皮厚度;降低缺陷—破裂、皱痕、污点、瑕疵。
口感:增进风味—酸、甜、苦、咸,以及水分含量;改善质地—柔软、坚硬、脆度、纤维度。
延伸价值:增加储藏及货架时间:减少水分流失及腐烂、变色、擦伤,或是其他机械损伤、枯萎、变质。同时提高加工品质与稳定营养价值。
二、钾肥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1、适量的钾肥有利于作物对氮肥的吸收
我们知道,氮与钾分别都属于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但并不是施肥越多就越好。肥料三要素的氮和钾,要相辅相成,许多人施肥习惯是高氮肥,但如果这些氮肥无法有效被植物吸收,再多也是浪费,平衡施肥是最有效率的施肥方式。
钾肥能提高氮素同化酶的活性,以及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氮的吸收和同化。有利于作物合成蛋白质,以及氮素转移至植株地上部,因此产量变高。国际钾肥研究所(IPI) 进行的许多试验都显示,通常每亩施用钾肥(K2O) 2~10kg时,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40%。
2、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钾是植物生长及抗病的重要营养元素,与作物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输导作用及蒸散作用的调节等功能有关。作物缺钾后,表现出老叶尖端及叶缘黄化、枯焦、根发育不良、茎枝软弱、易倒伏、结果不良及抗病性弱等症状。另外高氮使作物生长娇嫩而易感病,提高钾素施用量可以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3、提升粮食安全及保护环境
钾肥不足,或是氮肥和钾肥没有平衡施用,就会降低氮肥的利用率,导致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硝酸态氮(NO3-)。这些硝酸态氮经由淋洗作用渗透到地表或地下水,或经过脱氮作用,以一氧化二氮(N2O)等温室气体形式逸散到大气中。
钾肥充足时,再增施氮素后,作物收获时氮素含量较高,但土壤中残留的NO3-较少,也意味着地下水或其他环境被污染的风险较低。
三、钾肥的分类
钾肥可分为矿石及加工精制两大类,而加工钾肥是将钾矿石加热溶解,制成粗制钾盐再精炼而成。常见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一钾、硫酸钾镁、碳酸钾(草木灰)等等,而每种类型适合施用的土壤、作物又有不同,以下整理常见的钾肥种类,大家挑选前可得仔细做功课了。
氯化钾:适宜在棉麻等纤维作物上施用,喜钾但忌氯作物要慎用。因氧化钾含量高,被认为是最经济的钾肥而普遍使用,对氯敏感的作物建议少用氯化钾,如烟草及马铃薯,长期施用也不利于作物及环境。
硫酸钾:可以说硫酸钾在任何作物上都可以施用,但必须注意土壤酸化。
硝酸钾:所含硝态氮和钾均为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主要元素,在果树后期使用相当多。无氯无钠,盐指数低,因此在温室土壤使用硝酸钾,可避免盐分的过度累积。特别注意,硝酸钾有助燃易爆的特性,需储藏在干燥且远离火源的环境。
磷酸钾类:包含高磷钾、磷酸一氢钾、磷酸二氢钾,含有磷酸成分,因此也有磷肥的效用。
碳酸钾:为化学碱性,黄褐色结晶,有吸湿性,为生理中性肥料,除钾可提供作物所需外,其副成分碳酸在土壤中可溶解钙、磷等化合物,以提供植物养分,若挥散到地面,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常见的碳酸钾肥料为草木灰。
常见钾肥及属性
四、钾肥施用需注意事项
钾是肥料三要素之一,与氮、磷相比,钾肥的肥效不明显,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为了获得作物高产量,必然对钾营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钾肥资源有限,因此,合理分配和正确使用钾肥显得十分重要。
施肥方法:钾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易为土壤组成分所固定,宜做基肥施于根系密集的土层。因此,条施、点施或深施至根圈附近效果比撒施要好,但条施等应注意不可与种子或根系太近,以防肥伤。钾是可再利用的元素,作物后期吸钾数量不多,主要靠器官中养分的重新分配,作物生育后期不如前期追施钾肥的效果好,所以,一般钾肥应作基肥或早期追肥,后期追肥多用磷酸二氢钾做叶面喷施。
因作物选用适当肥料:硫酸钾适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马铃薯等忌氯作物,效果比氯化钾好。氯离子使细胞胶质起膨胀作用,块茎显著的增加水分,因而减少干物质,尤其是淀粉的含量;而硫酸钾使细胞胶质起收缩作用,块茎含水量减少,因而淀粉量提高。氯化钾对氯敏感作物不宜施用。可以用硫酸钾代替。
因土壤选用适当肥料:硫酸钾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生成硫酸钙,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所以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钾,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结与酸化。氯化钾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盐酸能增强土壤酸性,有可能加强活性铁、铝的毒害作用,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应配合施用有机质肥料和石灰,以便中和酸性,减轻毒害。草木灰溶于水后呈碱性反应,因此,也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以免引起氮素的挥发损失。
勿过量施用:钾肥的溶解度一般均高,因此极易过量施用而造成钙、镁的缺乏。
施于喜钾作物:豆科作物对钾肥最敏感,施用后增产显著。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多的甜菜、甘蔗、西瓜以及果树等需钾肥也较多。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也是需钾较多的。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肥最敏感。而对水稻、小麦施钾肥的增产较少。因此,钾肥应优先施于喜钾作物,不仅能够明显地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如烟草施用硫酸钾,可以提高其燃烧性;果树、蔬菜施用硫酸钾,有利于果实和蔬菜产品的贮存;葱、蒜、韭菜含硫量较高的作物,施用硫酸钾,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还能增加产品的香味。
施于缺钾的土壤:供钾水平低的砂质土壤,施用钾肥的效果较高。因此,钾肥应优先施用在容易缺钾的砂质土壤上,以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作物每次的采收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钾,若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供钾不足就会明显影响产量,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因此钾肥应重点施用在高产田,以充分发挥钾肥的增产作用。对常年大量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数量较多的田块,钾肥的施用可以酌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