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蛴螬类地下害虫呢?
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农业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人工捕杀 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蛴螬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是什么?知道吗
具体危害表现:
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危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蛴螬咬食幼苗嫩茎,薯芋类块根被钻成孔眼,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防治办法一:
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防治办法二:
1.农业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
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
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
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
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
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2.人工捕杀 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
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3.药剂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
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于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
其间翻动l~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或每667平方米用80%敌百虫可
溶性粉剂100~150克,对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
内,覆一层细土后播种。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
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
如何防治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通称。在我国农田发生的蛴螬种类主要是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大黑鳃金龟等。
防治蛴螬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农业防治:实行秋翻地,降低虫源基数。
(2)化学防治:
①种子处理。可以使用种衣剂或采用药剂拌种、闷种。使用种衣剂一般种药比约为40∶1;药剂拌种或闷种为每600~1000千克大豆种子用1千克 50%辛硫磷乳油,先将药剂与100千克水搅拌均匀,与种子拌匀,堆闷12~24小时。
②土壤处理。可将农药均匀撒施或喷雾于地面,然后犁入土中,或将农药与粪肥、肥料混合施入,也可将颗粒剂与种子混合施入,以及用毒土盖种、条施、沟施或穴施等。
(3)生物防治: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的用量是每亩1.5千克菌粉,卵孢白僵菌的用量是每平方米2.0×10孢子,效果可持续1年以上。
怎样防治蛴螬类害虫?
蛴螬栖居于土中,取食发芽的种子和大田作物的幼根、 嫩芽和幼芽部分。由于危害根部,所以缺苗断垄,最终导致苗 木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到农林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蛴螬长期 在土壤中栖息、危害,故为较难防治的害虫之一,单一防治的 方法很难奏效, 因此必须开展以物理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形态特征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俗名白土蚕、白地蚕,是多食性害虫 幼虫体多皱褶,幼虫静止时体呈“C”形弯曲,头黄褐色,胸 腹部乳白色,背上多横皱纹,腹末粗大,尾部有刺毛;终年在 地下活动。
防治方法 :精耕细作,合理施肥 秋季幼虫尚在浅土层活动,适当深耕苗圃,破坏其生活环 境,将虫体翻出,受天敌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而死亡。大田地 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基肥作底肥,近几年,由于大力推进秸秆 还田,极易滋生幼虫,致使蛴螬危害成扩大之势,给农民造成 了很大的损失。人工捕捉 在成虫羽化出土高峰期,利用成虫具有趋光性,在田边装 黑光灯,灯下放置水盆,水中滴入一些煤油,进行诱杀。灯光 下结合使用农药,防止灯光区附近加重危害。幼虫每年随地温 升降而垂直移动,地温 20℃左右时,幼虫多在深 10 厘米以上 处取食,一般在夏季清晨和黄昏由深处爬到表层,咬食苗木近 地面的茎部、主根和侧根。
蛴螬的防治与消灭
蛴螬的防治与消灭具体如下:
1、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及时镇压土壤,清除田间杂草;大面积春、秋耕,并跟犁拾虫等。
发生严重的地区,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防效明显;同时,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
2、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3、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并消灭蛴螬的发生数量。
4、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扩展资料:
1、生活习性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
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2、价值
(1)食用价值:腐烂木桩内常有蛴螬,取腐烂木桩内蛴螬,用清水冲洗后沥干水分,直接放入滚油内,几秒钟就可捞出,香味浓郁,蛋白质丰富。在野外生存状态下可生吃,并无异味,可以很好的补充身体所需蛋白。
(2)治理破伤风:将蛴螬倒置,让其自然吐出黄水。取黄水搽在伤口上;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炖热内服,以使出汗;牙关紧闭者,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外敷伤口,干后即换;或以蛴螬10个,焙干为末,分2次用黄酒送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蛴螬
如何防治蛴螬
(1)农业防治
秋末深翻菜地,可将成虫、幼虫翻到地表,使其冻死、风干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等,可消灭部分越冬的幼虫和成虫;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高温杀死肥料中的害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以免招引成虫产卵和减少将幼虫带入菜田;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水旱轮作。
(2)人工捕杀
在施肥前筛捡出有机肥中的蛴螬;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金龟子的假死性和趋光性,进行人工捕捉,震落捕杀,或用杀虫灯诱杀。
(3)化学防治
①拌种:用40%辛硫磷乳油25毫升,加水1~1.25升,拌种子12.5~15千克。②毒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0.5升,混入过筛的细干土20千克拌匀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