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管理及施肥
1、科学施肥:田间养殖玉米时需要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肥。2、中耕拔草:翻耕2-3次土地,并拔除杂草,以免影响植株生长。3、合理浇水:降雨量少且土壤干燥时需要每周浇水一次。4、防治病虫害:剪掉玉米染病的枝叶并喷洒多菌灵。
玉米怎么养护和施肥
1、科学施肥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玉米时,需要在植株拔节期每月追施一次有机肥、复合肥和尿素,使其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玉米抽穗期时需要向其喷洒磷酸二氢钾,提高产量。
2、中耕拔草
养殖玉米时,需要使用锄头中耕2-3次土地,使其根系生长,并且要及时拔除杂草,以免杂草与玉米抢夺养分,使其健康生长,而且在使用除草剂时最好使用几个品种轮换使用。
3、合理浇水
玉米喜水,但是不耐水涝,养殖玉米时,需要在降雨量较少且土壤干旱时每周浇水一次,可以将自来水晾晒1-2天后再使用,但是在雨季前需要为玉米挖掘排水沟,使积水快速流出。
4、防治病虫害
玉米容易感染病虫害,养殖玉米时,需要定期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如果发现玉米染病,就要立即将株苗拔除并集中烧毁,以免情况恶化,而且要每周喷洒一次多菌灵或者百菌清,促进玉米健康生长。
这是玉米什么病害?怎么防治?
由于近年来的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绝大部分地区玉米瘤黑粉病大发生。据农技人员在三个乡镇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在20%~60%,病株率为30%~50%,严重的地块高达70%~80%,造成了玉米的大量减产,因而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同时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下将对其发生原因加以分析并介绍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减轻病菌为害。
(1)发生原因
①头年玉米收获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火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发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冬春及初夏干旱少雨有利于黑粉病病菌冬孢子存活,并且不利于玉米的正常生长;后期降水偏多,为黑粉病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②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力较强,干燥的冬孢子在室内可存活4年之久。近年来肇源县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
③由于吉单180品种的多年种植,导致该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玉米瘤黑粉病发生较重的又一原因。
④由于农民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农民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⑤山地及土壤贫瘠、干旱的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
(2)防治对策
①轮作倒茬: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3~4年的轮作倒茬。
②选种抗病品种:逐渐更换高感品种吉单180。
③消灭病菌来源:越冬期间注意铲除病株,及时销毁并应在春播前处理完毕;秸秆用做肥料时要充分腐熟;田间遗留的病残组织应及时深埋。
④种子处理:可以使用0.2%硫酸铅或三效灵克菌丹等拌种,以消灭种子所带来病菌,同时还可以促进幼苗生产,提高能力。
⑤加强田管理:及时灌水,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
玉米田用了吡嘧磺隆,出了问题,毁掉后,可种啥作物?
玉米田用了吡嘧磺隆,出了问题,毁掉后,可种禾本科植物,如高梁、小麦。
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掉。稻能分解该药剂,对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药效稳定,持效期25至35天。
剂型:
10%可湿性粉剂
适用作物:
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
防除对象:
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鳢肠。对稗草、千金子无效。
使用方法:
一般在稻1至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至30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兑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至5天。移栽田,在插后3至20天用药 ,药后保水5至7天。
注意事项:
对水稻无不良反应。但晚稻品种(粳、糯稻)会产生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复配使用
1、该农药复配性非常强,与二氯喹啉酸复配,在稻田禾阔双除。
2、该农药与双草醚复配,也是经典配方。用于稻田禾阔双除。
该作物种植技术
该作物在酸和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5至7.5。
耕作与整地
旱地该作物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该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该作物适时播种。
高产技术
1、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该作物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2、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3、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优质该作物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4、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至3次叶面肥,如0.2%至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5、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该作物更易遭受病虫害,如该作物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6、在该作物刚破口、抽穗扬花前约达60%至70%的时候喷施一次该作物宝,激活该作物内生物酶活性,促进协调生长,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