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是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种植番茄如何施氮肥呢?
氮元素是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种植番茄如何施氮肥呢?
适量的钾肥能使作物更好地利用氮养分,增加蛋白质含量,填满谷物,增加水果、土豆、土豆类等根茎,增加糖分,进一步增色。水果、蔬菜及其他作物可以迅速成熟成熟,棉花、麻类作物等可以增加纤维强度、长度、纯度和颜色。
如果使用过多的钾肥,导致钾养分过剩,直接影响是抑制农作物生长,减少农产品产量,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持续生产能力,增加肥料成本,降低种植效率。特别是钾肥的过度使用会降低农作物对镁、钙等重量元素营养成分的吸收量,导致叶菜出现“腐败心病”,苹果出现“高禹病”等多种疾病。
钾肥的过量使用还会影响农作物对氮营养素的吸收,因此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导致作物上的小茎容易倒下,幼苗软弱的叶黄容易脱落等症状。
肥料是农作物的“食物”,钾也像氮磷一样是农作物生长最需要的养分元素之一,施用钾肥也不能太少或过量,要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规则和特点,合理调配按需施肥、平衡施肥、钾肥及其他元素肥料,肥料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参与多种生理活动,促进碳水化合物和氮的代谢,调节和调节各种矿物营养素的活性,激活各种酶的活动,控制养分和水的运输,维持细胞的内压,防止植物枯萎。
施用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疫性,对作物的高产和稳产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玉米可以施用钾肥,提高玉米秸秆质量,防止其倒下。水果扩大,部分地区原有土壤中钾含量高,很多农民朋友没有意识到钾对产量的重要影响。
氮肥的施用量对番茄的品质影响有哪些?
外观美丽,酸甜多汁,营养丰富,果菜兼用的番茄,在我们这里是菜农们的首选栽培蔬菜,不管是露地还是保护地栽培蔬菜中,番茄几乎都是第一选择。因其生长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可在15–33℃的温度范围内正常生长,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而且其生长期,相应的产量就高,销量高,菜农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就高,所以栽培面积较大。
番茄因生长结果时间长,茎叶繁茂,生长量较大,那么对肥料的需求就会很多,最为常用的化学肥料就是氮磷钾,而且尤以氮肥为最。由于本人经销农资,经常与菜农打交道,常常会被叫去查看番茄的生长情况,会发现有很多番茄发生氮肥过量使用造成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幼苗徒长
番茄一般都是育苗移栽。番茄育苗是指自播种到定植的栽培管理阶段,培育整齐一致的壮苗是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最关健的技术之一。
番茄育苗可分为保护地育苗和露地育苗两种,保护地育苗又可分为保温育苗和降温育苗。不管是采用的哪种育苗方式,都需要有养分充足,富含有机物质,有良好物理性状,保水力强,空气通透性好,无病虫草害的营养土。在营养土中一般会加入适量的速效性肥料,如氮磷钾复合肥,过磷酸钙,或尿素等。
在番茄幼苗生长期间,如果因底肥不足,幼苗叶色浅淡,茎叶细弱,长势差,也会结合浇水施用部分尿素或磷酸二铵等氮肥。
番茄幼苗定植后7天左右,当植株新叶长出时,会结合浇缓苗水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等缓苗肥。
在以上的施肥中,如果不注意肥料的施用量,都有可能会造成番茄幼苗的徒长。番茄苗一旦发生徒长,危害是很大的,造成结果位置的偏高,坐果率的下降,甚至不结果。
二,氨害
番茄在冬春季节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在追施氮肥时,一定要注意追施硝态氮肥。
氮肥有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如常用的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都是铵态氮肥,而硝酸铵是半铵态氮肥,就是一半铵态氮肥一半硝态氮肥,尿素虽然是酰胺态氮肥,但是施入土壤后会分解成碳酸氢铵后才可利用,也会产生铵态氮。
铵态氮肥在碱性的土壤条件下会释放出氨气,在密闭的设施内会造成番茄发生氨害,导致叶果的伤害。所以在保护地栽培番茄时,要注意施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和尿素要注意施用量,可少施多次。而且蔬菜类作物对硝态氮肥更为适应,因为硝态氮肥的肥效快于铵态氮肥,且不会引起氨害。
三,病害
番茄如果因氮肥施用量不当,常会发生生理性病害。
所谓生理性病害,就因栽培环境条件不良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而引起的生长发育异常。生理性病害没有传染性,可通过改善栽培环境条件,提高管理措施等加以防治。
番茄因氮肥施用不当常会发生畸形果,空洞果,脐腐病,筋腐病等生理性病害。
1,畸形果
番茄畸形果多出现于大果型品种,就是在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氮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少,温度太低,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不适,重复处理等原因,导致果实发育不能保持该品种特有的果形,发生畸形生长的现象。
对于番茄畸形果的防治,除选种耐低温,不易产生畸形果的番茄品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要合适,花朵开放前不处理,防止花朵重复处理或处理后柱头处留有液滴,注意加强苗期管理,防止温度过高,培育壮苗之外,就是要注意合理施肥,防止氮肥过多,适量增施磷钾肥。
2,空洞果
番茄空洞果多出现于番茄生长的后期,秋冬季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的番茄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果实外观不圆整,表面有棱角状,并伴有深的凹陷,果实内部是空的,仅有外层果肉而内部空腔。
造成番茄果空洞的原因是,肥水管理不到位,摘心过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不适,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等造成的果实空洞。
对于番茄空洞果的防治,除注意适时摘心,过早摘心容易使植株的营养分配发生变化,导致果实各部分的膨大不一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要适宜,且下层花序处理了以后,上层花序也必须进行处理之外,就是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避免氮肥的用量过多。
3,脐腐病
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蒂腐病等,多发生于果实膨大期,多数是由于水分失调引起的。发病时间番茄果脐处出现暗褐色的凹陷病斑,潮湿时病斑处出现黑绿色或红色霉状物。受害的番茄果实往往早熟,但是却不堪食用,废果一个。
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偏施氮肥造成的。由于土壤干旱,氮肥过量,造成番茄植株对钙和硼的吸收能力下降,果实水分亏欠,果脐处的果肉组织生理功能紊乱而发病。
对于番茄脐腐病的防治,一是要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的用量。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三是要及时浇水,尤其是在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保持土壤湿润,禁止忽干忽湿。四是在番茄果实的膨大期,叶面喷施钙肥,如过磷酸钙浸出液,硝酸钙等,15天左右喷一次,连喷二次。
4,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又称为条腐病,在番茄栽培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褐变型的筋腐病,就是番茄果着色不均匀,颜色变淡,横切开番茄果后,你会发现果肉内的维管束是黑褐色的,还有的果实是空腔的,果皮和果肉发硬。再一种是白变型的,大多发生于果皮上。从茄果的外观看,着色不良,表皮橙色,并且凹凸不平的,病斑处是硬的。切开果实后发现,果肉内部呈现出白色糖心。
对于番茄筋腐病的防治,除选择对病毒病抗性强的品种,因为病毒病能够促进番茄筋腐病的发生,栽培密度不能过大,影响田间通风透光,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低洼处雨后及时排水,禁止大水漫灌等之外,再就是注意合理施肥,避免氮肥的过量施用,尤其是铵态氮肥的过量施用,注意增施磷钾肥。临时补救措施就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是柠檬酸钾和糖的混合液,可缓解发病症状。
以上就是我在番茄日常栽培管理中常见的,因氮肥施用不当而造成的几点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在番茄管理中,该如何施用氮肥呢?就番茄育苗和大田用氮肥简单介绍一下。
四,合理施用氮肥
1,育苗期的氮肥施用
番茄在育苗时,营养土的配制可多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土壤的比例为6:4或7:3,如果肥力不足,可加入少量的速效化肥,如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不要施用尿素等氮肥。
番茄幼苗在有2–3片真叶后,如果出现叶色浅淡,茎叶细弱,长势差等缺肥现象,可结合喷水施用少量的尿素或磷酸二铵等化肥,也可用尿素水加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2,栽培后的氮肥施用
番茄移栽前的大田基肥,要施足有机肥,及氮磷钾复合肥。
定植后的7天左右,当植株有新的叶片长出,可以结合浇水追施催苗肥。一般露地栽培的番茄,此次可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一般浇过缓苗水后不再浇水追肥,直到第一穗花坐住果前,尤其是氮肥,否则容易造成幼苗的徒长。
露地番茄在结束蹲苗后浇水,可结合追肥进,一般亩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以促进果实的膨大,以后每隔10–12天,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除土壤追肥外,可叶面喷施尿素水,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多元复合型叶面肥等。
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在第一穗果鸡蛋大小时,可结合浇水追施平衡复合肥,或者是亩追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第二穗果开始膨大时,可亩追施尿素,硫酸钾。也可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微量元素肥。第三穗果开始膨大时追一次肥,施尿素,硫酸钾,同时也可以叶面喷尿素水。第四穗果开始迅速膨大时,看苗情决定是否追肥。苗情好可不追肥,否则随水追施尿素。此时可以加强叶面追肥,以延长叶片的寿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增产增收。
总之,番茄因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对肥料的需求多,在生产上要强调有机肥的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化学肥料的使用。番茄苗期不可缺少氮肥,但要适当控制,以防徒长,结果期应勤施多施,确保果实发育的需要。冬季保护地栽培番茄,注意氮肥的选择施用,以硝态氮肥为主,防止出现氨害,且硝态氮肥的肥效速度快于铵态氮肥,且要注意磷钾肥的增施,禁止出现氮肥过量。
西红柿需要的氮磷钾比例
番茄可以菜、果兼用,深受市民喜爱。尤其是春番茄,既适宜作夏令菜肴,又是消暑解渴的佳品。在番茄的一生中,需吸收大量的氮磷钾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假若氮磷钾养分供应失调,会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肥料的选择很重要,建议前期冲施可以生根养地的悬浮碳水溶肥,前期以营养平衡型为主,膨果期以低磷中氮高钾的为主,这样可以让西红柿长势好,有利于坐果、膨果,不至于后期因为氮肥过多造成旺长。番茄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概是1:0.2:1.7,前期一氮营养为主,后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迅速增加,尤其是钾肥,从坐果开始一直呈现直线上升。
番茄产量与氮、磷和钾肥施用量之间同样呈正效应,适宜地增施氮、磷和钾肥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但过量施肥则会出现负效应,而影响番茄产量。当番茄株高、茎粗达到最大值时,适宜的氮、磷、钾肥的用量要大于番茄产量达最大值时的施用量,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过量施肥能够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但降低番茄的产量。氮肥施用量过多会增加番茄中硝酸盐积累量,适当地增加磷肥施用量,利于减低硝酸盐积累量;增施磷肥利于增加番茄的甜度,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可溶性糖、vC和氨基酸含量。因此氮磷钾合理配施利于提高番茄的营养品质。番茄产量高,需肥量大,施肥应以基肥为主,亩施优质有机肥3000-5000千克。追肥在定植后5~6天追施一次“催苗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追施“催果肥”;进入盛果期,当第一穗果发白,第二、三穗果迅速膨大时,应继续追肥2-3次;进入盛果期后,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可采用喷施尿素、硝酸钙、硼砂等水溶液,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采收期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种植番茄也要施氮肥吗?在什么时候施氮肥效果好呢?
除了与品种有关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氮元素的不合理使用。氮过量使用后,特别是硝酸盐氮进入番茄果实,妨碍糖分和维生素的积累,口感不好。
我们不使用氮肥就能提高番茄的口感吗?当然不是这样。番茄缺少氮会使番茄植株生长缓慢,成为纺锤形,早期老叶为黄绿色,后期全州为浅绿色,叶对叶片营养成分的制造有小影响,另一种影响影响花眼分化,出现落花落果,影响产量,氮含量不足会使番茄果实变小,木质素含量增加,口感增加。因此,番茄使用氮肥需要技巧。一个是保证产量,另一个是提高口感,种植高质量的番茄,并建议番茄种植者合理使用氮。
应用底肥时,如果选择发酵的鸡粪,可以在1亩中使用1吨,含氮肥料无需再使用。鸡粪中氮肥含量高,可以满足苗期需求。整个果树期间喷洒的氮元素不能满足番茄高产的要求。为此,需要用叶面补充氮,可以用0.3% ~ 0.5%的尿素溶液喷洒叶面,也可以用氨基酸肥料补充。补充无机态的氮,没有硝酸盐的沉淀。首先从番茄的苗期来说,基础肥料有充足的氮肥,番茄苗期对氮肥的需求较小,因此基础肥料的氮肥完全可以满足番茄苗期生长的需要,因此无需在苗期施用氮肥。但是番茄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大幅增加,土壤中氮肥含量减少,今后必须追施氮肥。
番茄进入开花结果期后,植物的生长量增加,对氮肥的需求也大幅增加。番茄的第一个穗长到核桃大小,要及时给土壤补充氮肥。番茄的第一种肥料和第二种肥料间隔在15-20天左右,时间比较短,因此氮肥的施用量根据番茄氮肥需求总量的20%每英亩使用,这样不仅能满足植物生长对氮肥的需求,还能促进番茄开花座果。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不大,番茄需要氮肥、磷肥、钾三种,但也需要微量元素的肥料。其中包括硼、钙、硫元素的需求,所以种植番茄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微量元素的均匀施肥。但是番茄种植是因为对氮肥的需求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