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折腾的:自制固体肥料!之前一直用的买的肥料,总觉得不太放心,而且死贵死贵的。后来一寻思,咱自己也能做!就开始我的“土肥大战”。
第一步:收集“原材料”
这步是关键,得把家里的“垃圾”变废为宝。我主要收集这几样:
- 果皮:吃剩下的苹果核、香蕉皮、橘子皮啥的,都留着。
- 菜叶:烂菜叶、不要的菜根,洗菜摘下来的叶子。
- 淘米水:每天淘米的水,别倒!
- 咖啡渣:如果你也喜欢喝咖啡,那咖啡渣就是宝。
- 鸡蛋壳:吃完鸡蛋,壳也别扔,晒干碾碎。
第二步:准备家伙事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准备两个塑料桶,一大一小。小的那个底部用钉子戳几个洞,放在大桶里面,这样可以沥水。还需要一个铲子或者棍子,用来搅拌。
第三步:开始“堆肥”
我先在小桶底部铺一层菜叶,然后是果皮、咖啡渣、鸡蛋壳,再浇上淘米水。就这样一层一层地铺,每次铺完都用铲子压实。
第四步:发酵
这步最重要,也是最考验耐心。把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盖上盖子,但别盖太严实,要留点缝隙透气。然后就是等等,等它慢慢发酵。
第五步:定期翻堆
大概每隔一周,我就用铲子把桶里的东西翻一翻,让它发酵更均匀。翻的时候注意闻闻味道,如果太臭,就说明水分太多,可以加点干的菜叶或者咖啡渣进去。
第六步:判断是否发酵完成
大概一个多月,桶里的东西就基本发酵好。判断的标准是:颜色变深,体积缩小,闻起来没有臭味,只有淡淡的泥土味。
第七步:晒干
把发酵好的东西倒出来,摊在地上或者铺在报纸上,晒个两三天,彻底晒干。
第八步:粉碎
晒干后,用手或者工具把肥料弄碎,这样更方便使用。我直接用手搓的,虽然有点费劲,但感觉更实在。
第九步:使用
把弄碎的肥料埋在花盆里或者菜地里,当底肥或者追肥都行。注意用量别太大,薄薄一层就行。
这回自制固体肥料,虽然过程有点麻烦,但看着那些烂菜叶、果皮变成能滋养植物的肥料,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而且自己做的肥料,用着放心,种出来的菜也更健康!以后我还会继续折腾,争取做出更好的肥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