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捣鼓多肉的时候,对施肥这事儿挺迷糊的。看网上五花八门的说法,有说要用专用肥,有说随便啥复合肥就行,还有说根本不用施肥。我这人喜欢实践,就想着自己试试看。
瞎折腾的阶段
一开始图省事,就用家里养其他花的普通复合肥,想着都是植物,应该差不多。结果?有一次手抖稍微给多点,好家伙,没过几天,好几棵肉肉的叶子就发软、发黄,明显是伤到根。吓得我赶紧停,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再碰肥料这东西。
后来又听说淘米水、发酵的果皮水什么的算有机肥,对植物我也跟着学,把淘米水放瓶子里发酵。那味道,简直,每次开盖都得鼓足勇气。关键是,用几次感觉效果也不明显,该啥样还是啥样,可能是我方法不对,或者发酵时间不够?反正后来也懒得弄,太麻烦。
摸索出门道
折腾几次失败后,我开始认真观察那些养得好的肉友是怎么做的。发现他们普遍强调一个原则:薄肥勤施,宁少勿多。多肉植物根系比较敏感,对肥料需求确实不大,尤其是小苗或者刚换盆的,根还没长更是不能急着施肥。
我开始尝试几种看起来比较靠谱的:
- 缓释肥: 就是那种彩色或白色的小颗粒。这个我感觉挺好用,特别适合我这种记性不太好的人。春天换盆的时候,在土里掺上那么几粒,注意是几粒,不是一把!让它慢慢释放养分,基本上管大半年。这样平时就不用老惦记着施肥。
- 多肉专用营养液: 买成品的那种液体肥。这个得在生长季用,比如春秋两季。用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稀释,甚至比说明还要稀释得多一点,比如人家说稀释1000倍,我可能就稀释个1500倍或者2000倍。然后就当浇水一样,一个月或者几个星期浇一次,看肉肉状态。
- 蚯蚓粪: 这个算是有机肥里比较温和的。也是换盆的时候,在土里稍微掺一点,能改善土壤,肥力也比较缓和,不容易烧苗。感觉用之后,土不容易板结。
现在我的做法
经过这么一通实践,我现在给多肉施肥就简单多,基本就固定下来。
主要靠缓释肥打底。每年春天换盆,必然会在新土里拌入少量缓释颗粒肥,选那种氮磷钾比较均衡或者磷钾含量高一点的,据说能促进开花和让形态更紧凑。
偶尔用点液体肥。在春秋生长旺季,如果感觉哪盆长得特别快或者状态特别可能会想起来给它“加餐”,就用稀释得非常淡的多肉营养液,代替一次浇水。频率很低,可能一个生长季也就那么一两次,甚至想不起来就干脆不给。
重点是观察状态。如果肉肉状态健康,叶片饱满,颜色正常,不施肥也完全没问题。只有感觉它有点“饿”,比如生长缓慢、叶片发蔫(排除缺水和根系问题后),才考虑补充一点点肥料。
还有就是,夏天高温和冬天低温的时候,多肉基本都在休眠或者半休眠,这时候绝对不施肥,浇水都要控制,施肥只会增加它们的负担,容易出问题。
养多肉施肥这事儿,真不用太焦虑。记住“少即是多”,别瞎折腾,多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环境和习惯的方法最重要。至少我现在这么弄下来,肉肉们都还挺皮实的,没再出过啥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