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这个“肥料检测仪”,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就是我自己在家里瞎琢磨出来的,主要目的是想解一下自家种的菜,到底缺啥肥,别盲目施肥,浪费钱不说,还可能把菜给烧坏。
我啥也不懂,就在网上搜各种资料,看人家怎么做的,发现市面上卖的那些检测仪,要么太贵,要么感觉不靠谱,就想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得确定要测肥料嘛主要就是氮磷钾这三大元素,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氮促进叶子生长,磷促进根系和果实发育,钾增强抗病能力。搞清楚这些,心里就有谱。
然后,我就开始找硬件。想着搞个简单的,能用就行。在某宝上淘些传感器,有测土壤湿度的,有测PH值的,还有一些能间接反映氮磷钾含量的。价格都不贵,加起来也就一百多块钱。
传感器买回来,接下来就是把它们连起来。这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因为我不是学电子的,电路啥的一窍不通。还网上有很多教程,一步一步跟着学,用面包板把传感器、单片机(我用的是Arduino,比较简单)还有显示屏连接起来。这一步最费时间,接错一根线就得重新来,弄得我头昏脑胀。
硬件连接软件也得跟上。Arduino IDE是我的好帮手,用C++写代码,控制传感器读取数据,然后把数据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这个过程也挺折腾的,各种调试,各种报错,但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感觉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
代码写烧录到单片机里,插上传感器,开始测试。第一次测试,数据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懂。我就开始一点点排查,检查代码,检查传感器,检查连接线,花整整一天时间,才找到问题所在。
经过反复调试,总算能读出一些像样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只是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还需要转换成实际的氮磷钾含量。这又是个难题。
我就去查阅各种资料,找到一些经验公式,把传感器的数据代入公式,就能估算出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这种估算肯定不如实验室检测那么精确,但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
为让我的“肥料检测仪”更实用,我还加个SD卡模块,可以把每次的检测数据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分析。
我把所有的元件都装到一个盒子里,用热熔胶固定一个简易的肥料检测仪就完成。
用这个检测仪测几次,感觉还挺有用的。至少能让我知道自家菜地里缺啥肥,避免盲目施肥。虽然精度不高,但对于我这种家庭园艺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
这个“肥料检测仪”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提高精度,增加更多功能等等。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就能做出更好的东西。
这回DIY经历,让我体会到动手的乐趣,也让我对农业科技有更深的解。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让更多人加入到DIY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