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前段时间捣鼓“鳙鱼肥料”的事儿。这玩意儿,说起来有点重口味,但弄好是真管用,特别对我家后院那几棵果树和菜地来说。
搞到鱼是第一步
事情得从上次去水库钓鱼说起。那天运气搞条个头不小的鳙鱼,就是大头鱼。回家收拾干净,鱼肉吃,剩下那巨大的鱼头、鱼骨头还有内脏啥的,扔觉得可惜,老一辈总说鱼肠子埋土里肥地。我就琢磨着,这大块头的鱼骨鱼头,营养肯定足,能不能整个像样的肥料出来?
开始折腾:初步处理
最开始想得简单,直接挖个坑埋。但转念一想,不行,这玩意儿太大块,埋浅,没两天就得给野猫野狗刨出来,那味道……啧啧,邻居得找上门。埋深,又怕烧根,而且分解得慢。
我决定先处理一下。把鱼头、鱼骨头用砍刀给它剁碎,尽量弄小块点,内脏也一起剁。这过程有点考验耐心,也有点考验嗅觉,建议在室外通风的地方操作,戴上手套。
发酵是关键
剁碎之后,就得想办法让它好好“熟”一下,也就是发酵。直接用生料肯定不行。
我找个带盖子的大塑料桶,以前装涂料剩下的,洗干净。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 在桶底先铺一层大概十公分厚的园土,就是院子里挖的普通土。
- 然后铺一层剁碎的鱼杂,别太厚。
- 再铺一层土,或者掺点锯末、干树叶子啥的,这些干料能吸味儿,还能中和一下。
- 就这么一层鱼杂一层土(或混合物)地往上铺,像做千层饼一样。最上面一层必须是厚厚的土,把鱼料完全盖住,这是减少臭味的关键。
- 可以稍微加一点点水,让料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有人说加点红糖水或者专门的发酵菌能更快更我这回没加,就让它自然发酵。
- 盖上盖子,但不要完全拧死,留点缝透气,不然里面产生气体会把盖子顶开。然后把这桶搬到院子角落,找个不碍事、晒得到太阳的地方放着。
漫长的等待和观察
接下来就是等。这玩意儿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特别是我这没加菌种的。我大概放有三个月,期间基本没去管它。偶尔凑近闻闻,初期还是有点腥味,但因为上面盖着土,控制得还行,没有招来太多苍蝇。
过差不多三个月,感觉时间差不多,就打开看看。这时候原来的鱼骨头啥的,都已经变得酥软,有些小块的已经和土混在一起,看不清原样。颜色也变成深褐色,闻起来没有那种让人作呕的腐臭味,反而是一种有点像酱油渣或者说发酵过的泥土味,虽然不算香,但能接受。
使用效果
看样子是发酵好。用的时候我也不敢直接大把用。我是这么使的:
- 对于菜地,是在翻地的时候,把这些发酵好的鱼肥混进土里,量不大,大概一平方米掺个一两锹,然后跟土充分混合均匀,再种菜。
- 对于果树,就在离树干远一点的地方,挖几个浅坑,每个坑里埋一点,然后盖上土。
用这肥之后,感觉效果还是挺明显的。特别是那几棵番茄和黄瓜,长得特别壮,叶子绿油油的,后期挂果也多不少。感觉土壤也松软一些,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板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有机质”丰富,咱也不懂专业词,反正就是土变肥。
总结几句
用鳙鱼做肥料,这个折腾是值得的。虽然前期处理和发酵有点麻烦,还有气味问题要注意,但只要方法对头,控制好发酵过程,得到的肥料效果确实不错,纯天然,对环境也
如果你也想试试,关键点就是:
- 鱼料要弄碎。
- 一定要混合足够的土或者干性材料(锯末、落叶等)。
- 覆盖要严实,尤其是最上面一层土要厚。
- 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
- 耐心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它充分发酵。
- 用的时候要适量,埋到土里或者远离植物根部,避免烧苗。
好,今天就唠叨这么多,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同样喜欢捣鼓这些东西的朋友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