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又到干活的时候,说说翻肥料这事儿。
堆在那儿的那些厨余、落叶、草屑啥的,你不去管它,它也能烂,但速度慢不说,效果还不尤其是底下那层,时间长,空气进不去,那些干活的小东西(微生物)就憋屈死,干不动活。结果?上面可能干巴巴的,底下,就容易变成一坨又湿又臭的玩意儿,那股味道,啧啧,可不怎么好闻。而且这样出来的肥,烧苗的风险也大,我以前就吃过亏,直接用没彻底弄熟的,结果好好的苗给伤根,心疼。
开始动手翻腾
定期给它翻个身,透透气,是必须的。我一般就看情况,隔上一到两周,感觉堆体温度下来,或者看着有点干湿不均,就动手。
家伙事儿拿出来,就是那把大叉子,或者结实点的铁锹也行。戴上手套,口罩看情况,有时候那股氨味儿还是有点冲的。
第一步,扒拉开。 把堆肥箱(或者就是堆在地上的堆)上面的覆盖物先挪开,要是表面比较干,就先稍微扒拉松一点。
第二步,从边上或者底下往上掏。 这是关键。得把下面、中间那些压得比较实的、湿乎乎的、可能还有点发黑的部分,给它翻到上面来、翻到外面来。我是习惯从一边开始,一层层地挖,然后堆到旁边,等于重新给它建个堆。
第三步,混合均匀。 在翻的过程中,你会看到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有的地方还是原来的样子,有的地方已经黑乎乎像土。这时候就要注意把它们尽量掺和匀。太干的地方,可以适当喷点水,别太多,保持湿润就就是手抓一把,感觉潮乎乎的,但又挤不出水那种状态是最好的。太湿的地方,就让它多接触接触空气,或者掺点干的落叶、碎纸板进去。
第四步,重新堆 把所有料都翻腾一遍、混合好之后,再给它堆回去。不用压实,松散一点,保证里面有空气流通。中间最好能稍微拢高一点,形成个小坡,这样有利于保持温度和湿度。
翻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里面热气腾腾的,尤其是在冬天或者春秋两季,这说明里面的微生物正在努力工作,发酵得挺还能看到很多白色菌丝,那也是好现象。
整个过程下来,也是个力气活,特别是堆得比较大的时候,一身汗是免不的。但看着那些原本要被扔掉的东西,慢慢变成黑黝黝、松散、带着土腥味的好肥料,心里头还是挺得劲的。
翻完之后,把覆盖物再盖就让它继续在那里“修炼”。这样翻个几次,基本上几个月下来,就能得到能放心使用的好肥料。自己做的肥,用着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