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人问我,你家那块地看着不咋样,咋种啥都长得那么欢实?没啥秘诀,就是土弄好,肥给足。今儿个就跟大家唠唠我是咋弄的。
想当年我刚拾掇这块地的时候,那土是真不行,板结得跟石头似的,黄唧的,看着就没劲。浇水都渗不下去,种点啥都蔫头耷脑的,长不大,真是愁人。
后来琢磨明白,光靠买那点化肥,不行,那玩意儿是快,但地越用越瘦,治标不治本。得从根上改,得让土活起来。咋活?就得靠咱自个儿动手造肥料,给土里加好东西。
我就开始攒东西。厨房里的菜叶果皮,别扔,鸡蛋壳也攒着。院子里扫的落叶,草屑,都给它归拢到一块儿。
还有,托人弄点鸡粪、羊粪啥的。听老辈人讲,这些农家肥是好东西,肥力足。特别是鸡粪,劲儿大,算是热性的肥。但关键一步,这些玩意儿不能直接用,新鲜的粪会“烧”苗,把根给烧坏。得让它充分腐熟,也就是咱说的“沤肥”。
我就找个不碍事的角落,挖个坑或者就地围起来,把攒的那些厨余、落叶、草屑,还有弄来的粪肥,一层一层堆上去。中间掺和点土,稍微泼点水,保持湿乎乎的,但不能有积水。上面再盖点草或者旧麻袋啥的,让它自个儿在那儿慢慢发酵。
这过程得有耐心,隔段时间就得去翻动一下,让它透透气,发酵得更均匀。夏天快一些,冬天就慢。啥时候看那堆东西变得黑乎乎、松散散的,闻着没啥臭味,反而有点土腥味儿,那就差不多沤好。
有时候家里有吃不完的黄豆、花生饼啥的,放过期也别浪费。黄豆煮熟捣烂,或者豆饼花生饼敲碎,埋土里也是顶好的肥料,氮肥含量高,对长叶子特别
等这些土做的肥料都准备好,我就开始改良土壤。每年开春翻地的时候,就把这些沤好的有机肥,大把大把地掺到土里去,深翻,让肥和土充分混匀。特别是准备种菜、种花之前,挖坑的时候在底下多垫点,这叫施底肥,能管好长时间。
就这么坚持弄几年,你再看我这地,土是真不一样。黑黝黝的,松软得很,抓一把感觉油乎乎的,蚯蚓也多不少。这土透气又保水,植物的根系往下扎得深,长得也壮实。
种下去的菜、花,苗齐苗壮,叶子绿油油的,开花结果也多。吃自己种的菜,那味道就是不一样,感觉特别浓郁。这都是土好、肥足的功劳。
别嫌麻烦,养地就是养根,根好庄稼才能旺。土弄肥沃,种啥都省心。这活儿虽然看着不起眼,甚至有点脏,但看着自己亲手改良的土地长出好东西,那心里头,踏实!老话讲“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话糙理不糙,一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