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尿素肥料,以前我跟好多老乡一样,总觉得只要袋子上写的那个氮含量差不多,牌子响不响,价格高不高,那效果肯定都大差不差。去农资店买肥料,眼睛肯定先瞅便宜的拿,觉得买贵的不是白花钱嘛
一直都是这么个想法,直到去年我自己种那几分地的蔬菜,吃点小亏,才开始琢磨这事儿。
我的折腾记录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开春,我去买底肥和追肥,还是老习惯,想买常买的那个便宜牌子尿素。结果店老板那天也不知道咋回事,一个劲儿给我推荐一款贵的,说啥“一分钱一分货”,“用过就知道好”。价格确实比我常买的高出一截。
当时我心里也犯嘀咕,这不就是尿素嘛还能玩出花来?但那天也是怪,禁不住老板磨叨,再加上旁边也有个熟人说他去年用感觉还行,我就咬咬牙,买一小袋贵的试试,想着就当做个对比,看看差别到底在哪儿。
回家种菜,我就特意分两块地。一块用我常买的便宜尿素,另一块就用那个新买的贵尿素。用量、浇水啥的,我都尽量保持一致,就想看看结果有啥不一样。
- 溶解和施用: 刚开始用的时候,感觉那个贵的尿素颗粒好像更均匀一点?溶解起来似乎也快一些,没那么多杂质沉淀。便宜的有时候化开底下会有点浑浊。
- 前期长势: 苗出来以后,刚开始差别不算特别明显。两块地的苗都正常长。
- 中期追肥后: 关键是追几次肥之后,特别是在经历几场雨水冲刷后,差别慢慢看出来。用便宜尿素那块地,感觉叶子颜色稍微有点发淡,有点“后劲不足”的样子。而用贵尿素那块地,叶子明显更绿,而且是那种厚实的深绿,整个植株看着就壮实一些。
- 后期表现: 到生长后期,这个差距更明显。便宜尿素那块地,有些菜的下部叶片开始发黄。贵尿素那块地,整体的长势维持得更黄叶的情况少很多。
结果
等到收菜的时候,结果就很直观。用贵尿素那块地产量确实高一点点,虽然不多,但算下来,刨去肥料贵出来那点钱,好像也没亏,甚至小赚。而且菜的品相也感觉好一些,更水灵。
这事儿给我的教训就是,这化肥,不能只看包装上写的氮磷钾含量。贵的东西,可能确实在工艺、添加的助剂或者吸收利用率上下功夫,这些东西包装上不一定写得明明白白。咱农民也不能完全凭老经验办事,有时候多花点钱试试新东西,说不定真有意外收获。
也不是说贵的就一定便宜的就一定差。关键还是得看自己种的地、种的啥作物,还有当年的天气情况。但至少从我这回实践来看,那个“贵尿素”,确实有它贵的道理。以后买肥料,我可能就不会只盯着最便宜的买,得多方面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