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嗑,说说我最近在家捣鼓的“肥料制作”那点事儿。别看我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对于种菜这事儿,我可是认真的。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我那几盆蔫不拉几的菜说起。眼瞅着邻居家的菜油光锃亮,长势喜人,再看看我那几棵,真是没眼看。痛定思痛,我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一步:找材料!
这肥料制作,原材料是关键。我先是把家里翻个底朝天,找到一些宝贝:
鸡粪:之前养鸡攒下来的,味道是真冲。
牛粪:托朋友从乡下搞来一些,新鲜着。
秸秆:上次收玉米剩下的,剁碎备用。
锯末:装修剩下的,正好派上用场。
我还特意跑去菜市场,要一些菜叶子和烂水果,打算一起加进去。
第二步:配比混合!
这配比也是个技术活。我在网上搜不少资料,说是鸡粪、牛粪这类“硬货”要搭配秸秆、锯末这些“软料”,比例大概是4:1。
我估摸着,把鸡粪和牛粪混在一起,占总量的80%,然后把剁碎的秸秆和锯末加进去,占剩下的20%。菜叶子和烂水果,就当是“调味品”,随便加点。
第三步:湿度控制!
湿度也很重要。太干发酵不起来,太湿又容易烂。我凭感觉,把混合好的材料抓一把,攥在手里,能成团,但又不会滴水,感觉差不多就行。
第四步:堆肥发酵!
找个大塑料桶,把混合好的材料一层一层地堆进去。每堆一层,我就稍微压实一下。堆到差不多满,盖上盖子,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第五步:定期翻堆!
这发酵过程中,得定期翻堆。我大概每隔三五天,就打开盖子,用铲子把底下的翻到上面,上面的翻到下面。这样能让材料充分接触空气,发酵更均匀。
第六步:耐心等待!
这发酵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等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到材料开始变黑,体积也缩小不少。闻起来,也没那么臭,反而带点泥土的香味。
第七步:施肥效果!
终于等到可以施肥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把发酵好的肥料埋在菜地里,没敢多放,怕烧根。
结果?效果那是杠杠的!我那几棵蔫不拉几的菜,就像打鸡血一样,蹭蹭地往上长。叶子也变得油绿发亮,比邻居家的还好看!
这回自制肥料的经历,让我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虽然过程有点麻烦,味道也有点难闻,但看到菜长得这么心里别提多高兴。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争取做出更好更环保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