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在家捣鼓那一亩三分地,踩不少坑,尤其是在肥料这事儿上。以前,图省事,随便在路边摊或者看着包装花哨的就买,结果?要么烧苗,要么压根没效果,白花钱不说,看着邻居家那菜绿油油的,自己这黄不拉几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去年就是个教训,贪便宜买一袋说是“特效有机肥”的玩意儿,拆开一看,一股子怪味,里面还掺着乱七八糟的东西。用到地里,好家伙,不仅没长还把几颗好好的苗给弄死。那时候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琢磨着这不行,肯定哪个环节出问题。思来想去,这“肥料柄”,我得好好抓抓。
痛定思痛,搞明白咋回事
今年开春前,我就下决心,不能再瞎买肥料。犟,不懂就问,就学。先是找村里那几个老把式请教,他们说话实在,没那么多弯弯绕。
- 第一,得去正规地方买。啥叫正规?就是那种开好多年的农资店,有营业执照,看着就靠谱。他们说路边摊流动性大,东西真假难辨,跑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 第二,看包装。不是看花哨,是看上面的字儿!得有生产厂家、地址、电话,最关键的是那个肥料登记证号。以前我哪注意这个,现在知道,这就像人的身份证,没这个的多半有问题。
- 第三,别信那些吹上天的。啥“万能肥”、“特效肥”,多半是忽悠。老把式说,氮磷钾这些基础的搞明白,根据自己种啥缺啥来买,比啥都强。
我的实践过程
有理论指导,我就开始行动。开春备肥的时候,我特地骑着我的小三轮去镇上那家最大的农资服务站。
进去先不急着买。 我就到处看看,听听别人都买跟老板聊聊。老板看我问得细,还挺耐心地给我讲不同肥料的区别,啥时候用啥肥。不像以前去的那些小店,恨不得你赶紧交钱走人。
我看中几种,就拿起袋子仔细瞅。先摸摸袋子厚不厚实,有没有破损。然后重点看标签:
- 厂家信息全不全?这个有。
- 肥料登记证号?找到,印得清清楚楚。我还假装掏出手机(是偷偷记下来),老板也没说
-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个也得看,别买到过期的。
对比几家大厂的产品,选一种复合肥和一些有机肥。价格是比路边摊贵点,但心里踏实。
拉回家,用起来也讲究。 不像以前那样一把撒下去完事。我按照说明,还有请教来的方法,根据不同菜的需求,挖坑深施,或者兑水浇灌,小心翼翼的,生怕再出问题。
结果咋样?
地里的菜长势明显不一样。叶子绿得发亮,杆子也粗壮。虽然还没到大丰收的时候,但看着这景象,心里就有底。投入是多点心思和一点钱,但这效果,值!
所以说,这“肥料柄”没啥神秘的,就是得多看、多问、多琢磨,别贪小便宜,去正规地方买正经东西。把这几点抓住,基本上就不会吃大亏。这算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点实在经验,希望能帮到同样在种东西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