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种植这么些年,肥料这块儿一直是我琢磨的事儿。市面上肥料种类多,但用多,总觉得地有点“板”,而且成本也不低。我就老想着,能不能弄点更天然、更省钱的法子。看着家里厨房天天产生的那些菜叶果皮,还有院子里扫的落叶,扔怪可惜的,堆肥,周期又有点长,直接埋地里效果也一般。
琢磨“气体”这回事
后来有一次,我在我的小暖棚里捯饬东西,旁边堆着一小堆还没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和杂草,那天天气有点闷,我蹲在那附近干活,就感觉那块儿的空气好像有点不一样,暖烘烘的,带着点发酵特有的味儿。旁边那几棵长得蔫蔫的小苗,我突然冒出个想法:这些有机物发酵腐烂,不是会产生热量和一些气体吗?比如我们常说的沼气,主要成分甲烷,还有二氧化碳啥的。那这些“气”,对植物会不会也有用?能不能也算是一种“肥料”?
我就管它叫“有机气体肥料”,听着挺新鲜,就是想利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那些气体,看看能不能直接被旁边的作物“吸收”利用点儿。
我的实践过程
想法有,就得动手试试。我的实践过程挺简单的,没搞那么复杂:
- 收集原料: 我先是把家里的厨余垃圾,主要是菜叶、果皮、咖啡渣这些,还有一些干草、落叶收集起来。注意,没放肉类和油腻的东西,怕招虫子和臭味太大。
- 准备容器: 我找一个大号的厚塑料桶,带盖子的那种。在桶壁靠近底部和中部的位置,我用电钻打几个小孔,想着能透点气,但又不能太大,不然气体跑太快。
- 装填发酵: 我把收集的那些有机料,一层干一层湿地铺进桶里,大概装七八分满。稍微加点水,保持湿润,但不是水汪汪那种。然后盖上盖子,但没有完全密封死,留点缝隙。
- 放置地点: 最关键的一步来。我把这个“发酵桶”搬到我的小暖棚里。暖棚相对密闭嘛气体不容易跑光。我特意把它放在几盆长势不太好的辣椒和番茄苗旁边,距离大概半米左右。
- 观察记录: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和观察。我每天都去看看桶的情况,摸摸桶壁,感觉有点温温的。大概过三四天,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酸甜的发酵味儿,不难闻。然后我就重点观察旁边的几盆秧苗。
效果和感受
你还真别说,大概过一个多星期, 我确实感觉到那几盆离发酵桶近的秧苗,叶子颜色好像更绿一些,也稍微精神点。特别是其中一盆小番茄,之前叶片有点发黄,后来慢慢地变得绿油油的,长高也明显点。
我也得实话实说:
- 这个效果不是那种用化肥一样立竿见影的猛长,是比较温和、缓慢的改善。
- 它到底是不是“气体”在起主要作用,还是因为发酵产生的热量提高局部环境温度,或者仅仅是心理作用,我没法用科学仪器去精确测量。
- 控制不好湿度和原料的话,确实可能会有异味或者招小飞虫的问题,这个需要摸索调整。比如,我后来发现干草多加点,味儿就小很多。
但 这回尝试让我觉得挺有意思。它提供一个思路,就是怎么更充分地利用好身边的有机废料。就算“气体施肥”这事儿效果不占主要,起码这个发酵桶本身也在制作有机肥,桶里的东西还是能拿来用的,一举两得嘛而且看着废弃物能在自己手里转化成对植物有益的东西,心里也挺满足的。
这就是我这回关于“有机气体肥料”的实践记录,方法比较土,也没啥高科技,就是自己瞎琢磨、动手搞搞。分享出来,给大家看个乐,或者也能提供点不一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