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育苗期用肥这事儿,真是走不少弯路,瞎折腾好几年才摸索出点门道。
刚开始那会儿,啥也不懂,就觉得苗儿小,肯定得给它吃点好的。听人说农家肥有劲儿。我就弄点鸡粪,也没彻底搞熟,想着拌土里肯定有营养。结果?没过几天,那小苗的根就给烧没,叶子发黑,死得那叫一个惨。那真是第一次深刻教训,知道这玩意儿不能乱用。
后来学乖点,不敢用生粪。就想着,那用点干的羊粪蛋总行?听说那个温和。我就捡些回来,捏碎掺在育苗土里。这回倒是没烧苗,可感觉也没啥大用,苗长得还是慢吞吞,黄不拉几的,看着就没精神,蔫唧的,跟没喂饱似的。那段时间就觉得,这育苗咋就这么难?
再后来不是流行那个水溶肥嘛说是兑水浇就行,方便,吸收快。我也跟风买一小袋,蓝哇哇的那种粉末。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兑水,小心翼翼地浇下去。你别说,这回效果是快,苗蹭蹭往上长。但问题又来,光长个子,茎秆细得跟豆芽似的,风一吹就倒,叶子颜色倒是绿,可就是那种嫩绿,不壮实。移栽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折,成活率也不高。
反反复复试好几种方法,也问过一些老把式,才琢磨明白点。这育苗期用肥,真不能一概而论,也急不得。
我现在是这么干的:
配土的时候就得下功夫。我用的是那种育苗专用土,比较疏松透气,然后我会掺进去一小部分彻底腐熟的堆肥。注意,是一小部分,大概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的样子,而且必须是那种黑乎乎、闻起来没臭味只有土腥味的,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来是啥东西的堆肥。这种肥劲儿小,但能慢慢供应点营养,还能改良土壤。
播种,出苗,等小苗长出两三片真叶之后,注意是真叶,不是刚出来那两片子叶。这时候它们才开始需要额外的营养。我就开始用那个水溶肥,还是那种氮磷钾比较均衡的,或者氮稍微高一点点的。
关键来,我用量比说明书上推荐的要少得多!比如它说一勺兑一桶水,我可能就用小半勺,甚至更少。宁可稀一点,多浇几次,也别一次给浓。大概一周左右浇一次肥水,平时还是浇清水。还得看苗的状态,如果叶子颜色深绿,长得也壮实,那我就少浇点肥水,甚至停一次。如果看着有点发黄,长得慢,那就稍微增加点频率。
这么一套搞下来,这几年育的苗,明显就好多。苗不高不矮,根系发达,茎秆也粗壮,叶子是那种健康的深绿色。移栽的时候,缓苗快,成活率也高。虽然过程挺折腾,但看着自己育出来那一排排壮实的小苗,心里还是挺得劲的。这就是我的一点实践记录,土方法,但不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