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荞麦肥料这点事儿。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自己瞎捣鼓的一些记录。
刚开始种荞麦那会儿,心里也没谱,不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要吃多少肥。就想着,庄稼嘛总得给点吃的。上网扒拉扒拉,也问问旁边种地的老哥,说法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氮肥得多给点,长得快;有的说要看磷钾,不然光长叶子不结籽。看那些资料,说一亩地要多少多少纯氮、纯磷、纯钾,看得我头都大,咱自家种地,哪有那么精细的仪器去算这个纯那个纯的。
第一次瞎摸索
第一年,我就凭感觉来。想着刚开的地,可能没啥劲儿,就多给点底肥。家里正好有些复合肥,氮磷钾比例大概是那种比较常见的,氮含量不算低。我就寻思着,先这么试试看。播种前,就把这复合肥撒在地里,然后用旋耕机给它翻进去。 当时心里还挺美,觉得这下营养肯定够。
苗是出的挺齐,长得也快,绿油油的一大片,看着确实喜人。但是,问题慢慢就来。那荞麦杆子一个劲儿地往上蹿,叶子也老大,就是看着有点虚。等到开花的时候,花倒是开,但感觉稀稀拉拉的,不成片。心里就咯噔一下,这怕不是光长个子不干活(结籽)。
果然,到收的时候,产量并不理想。秆子倒是挺多,但籽粒不饱满,瘪的也不少。白瞎长那么大个架子。
调整思路,再来一次
有第一次的教训,第二年我就琢磨着得改改。明显是氮肥可能给的有点猛,光顾着长身体,把开花结籽这正事儿给忘。
这回我就留个心眼。底肥还是用复合肥,但我特意去找那种氮含量低一点,磷钾含量相对高一点的。想着磷肥管开花,钾肥管壮籽,这回总该对路。用量也比第一年稍微减点,不敢给太猛。 同样是撒施,然后翻地。
这回种下去之后,明显感觉不一样。苗期长得没第一年那么疯,但看着很壮实。到开花期,那花开得叫一个密实,一片白茫茫的,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授粉期过后,去看那荞麦穗子,也比头一年饱满多。
秋天收获的时候,产量确实比第一年强不少。虽然没达到什么惊人的数字,但至少没白忙活,投入的肥料看着是起作用。
现在的做法和一点想法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现在给荞麦施肥大概就有个谱。主要就是:
- 底肥为主: 确实得靠底肥,追肥我基本不搞,荞麦生育期短,折腾不起。
- 控制氮肥: 不能给太多氮肥,不然就光长个儿去。用复合肥的话,选氮含量偏低,磷钾相对高点的。
- 看地施肥: 如果地本身比较肥沃,或者前茬作物留下的肥力比较足,那我就少给点。要是地比较贫瘠,就适当多加一点点。
- 观察调整: 每年种的时候,我还是会留意荞麦的长势。如果发现有啥不对劲,下一年就微调一下肥料的种类或者用量。
说到底,种地这事儿,别人的经验、书上的数据,那都是参考。最重要的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地块,亲自去试,去看,去调整。 可能我这法子在你那儿不一定好使,但对我这块地来说,目前就这么干着还行。就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