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肥料叉”的事儿。这名字听着可能有点怪,我自个儿琢磨着,它说的不是啥专门的叉子工具,更像是指咱侍弄庄稼,特别是像西红柿、黄瓜这些,那个“打叉”的活儿,跟施肥咋结合起来,让肥效用在刀刃上。
刚开始那会儿,我也是瞎搞。
那时候刚回老家,弄那一亩三分地,种点西红柿啥的。看那秧子旁边长出小杈(cha)来,绿油油的瞅着也挺壮实,心里就犯嘀咕:这玩意儿掐,是不是可惜?会不会影响长个儿?有时候看别人掐,我也跟着掐,有时候忙忘,或者觉得它长得挺就留着。结果?好家伙,那枝杈长得是挺热闹,把主干的营养都抢跑,通风也不那果子结得是稀稀拉拉,个头也不大。肥料也没少上,感觉都白瞎。
后来慢慢摸索,才搞明白点门道。
有一次跟村里一个老把式聊天,他就说:“你那肥上的再都让那些没用的杈子吃,能有好收成?”我这才恍然大悟。他教我,这个“打叉”,得趁早,不能等它长大再去弄,那时候伤口大,还费劲。最好是等那小杈子长到也就几公分长,用手一掰就掉,利利索索的。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 观察是第一步:每天早上或者傍晚,趁着凉快,我就去地里转悠。主要就是看那些叶子和主干之间(就是叶腋)是不是冒出小嫩芽,那就是要打掉的“杈”。
- 动手要及时:看见,只要它不是太小(小到捏不住那种),我就直接用手指给它掐掉。一定要从根部掐干净,别留一小截儿,不然可能还会发。
- 掐的时机:最好是晴天进行,这样伤口干得快,不容易感染病菌。阴雨天尽量不弄。
- 为啥跟肥料挂钩:你想,把这些多余的、消耗营养的侧枝打掉,那主干和留下来的花、果就能得到更集中的营养。这时候你再追肥,不管是根部施肥还是喷点叶面肥,那吸收利用率肯定高得多!等于说,“打叉”就是给肥料指路,告诉它往哪儿使劲。这就是我理解的“肥料叉”的精髓——通过管理枝杈,优化肥料的分配。
现在我都是这么干的。
每年种西红柿、黄瓜,打叉这个活儿我是一点不敢马虎。从苗期开始就留意,定期去清理。特别是西红柿,是无限生长的嘛你要是不管它,它能长成一堆乱麻。打完叉,看着那秧子清清爽爽的,主干也粗壮,心里就踏实。后面再结合着浇水施肥,那效果,确实比以前瞎弄强太多。结的果子又多又大,病虫害也少些,毕竟通风透光好嘛
所以说,种地这活儿,看着简单,里面学问还真不少。就这一个小小的“打叉”,弄明白,对产量影响可不小。这都是咱自个儿一点点试出来、问出来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别小看这手头上的活儿,它跟咱的收成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