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含硫肥料,我一开始也没太当回事儿。以前种地嘛老一辈传下来的,就是盯着氮磷钾,觉得这“三要素”够,庄稼就能长那时候去买肥料,都是买那些复合肥,或者尿素、磷肥、钾肥自个儿配。
开始琢磨含硫肥
大概是几年前,我发现自家那几亩地的玉米,有时候长得不咋地,叶子有点发黄,就算肥没少上,看着也没邻居家老王那片精神。跟老王聊天,他神神秘秘地说他用点“新玩意儿”,说是含硫的。我当时心里还嘀咕,硫?那不是做火药的吗?还能当肥料?
后来闲着没事,自己也去农资店转悠,看到确实有卖含硫肥料的,有的是硫酸铵,有的是过磷酸钙(这个一直就有,只是以前没太注意它的硫含量),还有些复合肥包装上特意标出来“含硫”。我就琢磨着,是不是真有点门道?毕竟庄稼长不光靠氮磷钾可能真不够。
第一次上手实践
我决定先试试。那年开春,我特意买点含硫的复合肥,没敢多买,就先弄一小袋。选我那块相对产量不太高的地做试验。底肥就用这个含硫复合肥,追肥还是按老习惯用尿素。撒肥的时候,感觉这肥料跟普通的也没啥太大区别,就是有的品种颗粒颜色可能稍微有点不一样,比如有点发黄或者发灰。
种下去之后,我就一直留意着。你还别说,苗期看着好像是比往年壮实点,叶子颜色也挺绿,那种蔫蔫的感觉少。我当时心里就有点谱,看来这硫元素,可能真有点用。
观察记录和效果
到中期,玉米拔节的时候,感觉长势确实不错。那段时间雨水也还可以,没旱着。我就更仔细地观察,同一块地里,用含硫肥这边,秆子好像更粗壮一些。最明显的是后期,灌浆期那会儿,叶子不容易早衰,绿的时间长。以前到后面,底下叶子就黄得快,用含硫肥那片,黄叶现象轻不少。
秋收的时候,那效果就更直观。掰玉米棒子的时候,感觉手里的分量沉甸甸的,棒子也比较均匀,秃尖的情况少点。回家脱粒称下,虽然没精确到斤两,但估摸着亩产确实是比往年高一点点。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那玉米的口感也好些。
后来我又在我种大蒜和洋葱的地里也试试。这两种作物,不是说特别需要硫吗?用之后,感觉那个辛辣味儿好像是足点,尤其是大蒜,那味儿冲!品质上感觉是有改善。
一点反思和经验
不过这含硫肥料也不是万能药,也不是用得越多越我也听说,有些地方用多,特别是连年用硫酸铵这类酸性的硫肥,土壤容易变酸、变硬。所以我现在用,也是悠着点,看看土壤情况,不是每年都死磕着用一种,有时候会换换种类。
我的实践感受是:
- 在缺硫的土壤或者对硫需求比较大的作物上(比如玉米、豆类、十字花科蔬菜、大蒜洋葱等),用点含硫肥料,确实对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有帮助。
- 不能光看氮磷钾,硫这个中量元素,也得适当关注一下,它对蛋白质合成啥的挺重要。
- 用的时候得注意量和方法,别过量,也得考虑对土壤的影响,最好是能测测土,看看缺不缺,缺多少。
现在我每年备肥,都会考虑搭配一点含硫的肥料进去,但不会盲目大量用。种地嘛就是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得多观察,多找到适合自己土地和作物的法子才行。这就是我这几年用含硫肥料的一点实践记录,分享给大家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