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肥料这点事儿。这可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我自个儿鼓捣这些花花草草、菜园子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算是个实践记录。
最早接触的“肥料”
说起肥料,我最早的印象就是小时候在老家,看爷爷奶奶往菜地里倒腾那些沤熟的粪肥、草木灰啥的。那时候也不懂,就觉得挺臭的,但菜长得是真绿油油的。他们管那叫“农家肥”,说是地里刨食,就得靠这些玩意儿养地。
后来自己成家,也弄个小院子,开始种点东西。一开始没经验,种啥啥不行,蔫唧的。我就琢磨,是不是土没劲儿?想起小时候的农家肥,但城里上哪弄去,也不方便。
开始尝试“现代”肥料
后来逛花市、农资店,看到那些一袋一袋,花花绿绿包装的东西,写着“复合肥”、“尿素”啥的。听人说这玩意儿劲儿大,见效快。我就买回来试试。
你别说,确实不一样! 撒点之后,那菜叶子、花叶子,蹭蹭地长,颜色也深。那时候觉得这可真是好东西,省事儿,效果还
- 用几次,感觉摸到点门道。
- 觉得植物长得慢,就撒一点。
- 开花结果前,也撒一点。
方便是真方便,比自己沤肥省事多。
吃亏学乖:肥大伤根的教训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次我手抖,给一盆心爱的月季撒多点。想着让它多开花嘛结果没过两天,叶子尖开始发黄、发干,老的叶子边缘也焦,整棵都没精神,耷拉着脑袋。我当时就慌神,这咋回事?
后来到处问,又上网查(那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费老大劲),才知道这是“烧苗”,就是肥给多,把根给烧坏。
咋办?急救! 我赶紧行动起来:
- 第一步就是灌水。 不停地用清水浇,从盆底哗哗流出来那种。目的就是把土里那些过浓的肥料给冲走、稀释掉。反复冲好几遍。
- 观察。 冲完水,把它放阴凉通风的地方,不敢再晒太阳,也不敢再施肥。就让它缓着。
- 最严重那次, 我看光浇水缓不过来,叶子还是继续黄,干脆心一横,直接给它脱盆,把旧土抖搂掉大半,稍微看看根,把一些看着就不太好的黑根、烂根剪剪,然后换上新土重新种这跟动大手术似的,之后好长时间才缓过来。
从那以后,我用这些化学肥料就小心多。真是吃一堑长一智。
回归与平衡
经历这些,我对肥料的看法也变。化学肥料见效快,但用不好风险也大。农家肥、有机肥虽然慢一点,麻烦一点,但相对温和,不容易出大问题,还能改良土壤。
现在我基本上是两者结合着用。
- 基础的、改良土壤的,还是喜欢用腐熟好的鸡粪肥、羊粪肥,或者自己堆的堆肥,拌在土里当底肥。
- 植物生长关键期,比如蔬菜结果、花卉孕蕾,会少量、多次地用点速效的水溶肥或者复合肥,补充一下营养。
- 叶面肥偶尔也喷喷,但浓度一定得控制宁稀勿浓。
就是摸索着来,看植物状态,少食多餐,别猛地一下给太多。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长期,需求也不一样。养花种菜这事儿,经验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交点“学费”也正常。
这就是我这些年跟肥料打交道的一点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记住,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在用肥这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