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阵子没更新,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捣鼓肥料烘干机那点事儿。
起因挺简单的,就是自己弄的那批有机肥,水分老是下不去。湿乎乎的,不仅重,放久还容易结块,有时候还有点味道,用起来也不方便。总不能一直摊在地上晒,看天吃饭,效率太低。就琢磨着得搞个设备来烘干。
寻摸设备
一开始也没啥头绪,就在网上瞎看,也问几个做农资的朋友。发现这烘干机种类还真不少,有大的有小的,加热方式也五花八门。考虑到咱这用量不大,场地也有限,就想找个简单皮实、操作方便的。看来看去,觉得那种滚筒式的好像比较适合我,结构看着不复杂,处理量也能凑合。
到手开整
设备拉回来那天,可费老大劲。一个大铁疙瘩,看着就挺沉。找几个人搭手,才把它安顿接下来就是接电、鼓捣配套的热风炉。我弄的是个烧柴的炉子,想着省点成本,反正附近捡点柴火也方便。第一次点火加热,烟囱呼呼冒烟,心里还有点小激动。
- 接电:找个懂行的朋友帮忙看看,把电机线接
- 热风炉:砌个简易的炉子,用铁皮管子连到烘干机的进风口。
- 试机:先空转试试,听听声音,看看转得顺不顺。
初次尝试与碰壁
一切就绪,我就把湿肥料往进料口里倒。看着滚筒慢慢转动,热风呜呜地吹进去,心里想着这下该成。结果?问题来。
要么是温度太高,出来的料子有点焦糊味;要么是滚筒转速不对,料子在里面待的时间不够,外面看着干,里面还是湿的。还有就是进料速度,进快,前面堵着,后面干不透;进慢,效率又太低。那几天,天天守在机器旁边,一会儿调调炉子火候,一会儿看看出料情况,弄得灰头土脸。
反复调试与摸索
后来慢慢琢磨,发现这里面门道还不少。滚筒里面不是空的,焊着一些铁板(后来才知道叫扬料板),就是靠这些板子把肥料不断地抄起来再落下,接触热风才均匀。我就试着调整:
- 控制温度:观察出料口的料子状态,炉子火不能太猛,也不能太小,得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
- 调整转速:机器上有个简单的调速装置,我试几次,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转速,让料子能在里面充分翻滚。
- 均匀进料:搞个小点的铲子,一次少喂点,尽量保持匀速,不能一股脑倒进去。
- 风量:连接热风炉的风机也很关键,风量大费柴火,风量小带不走水汽。这个也得配合着调。
那段时间挺熬人的,反复试验,记录数据(虽然就是简单记在本子上),才慢慢摸索出点规律。比如,不同湿度的肥料,需要的温度和时间都不一样。
总算搞定
现在这台烘干机总算是用顺手。湿肥料从一头进去,在滚筒里翻滚加热,差不多半个多小时,就能从另一头出来干爽的颗粒。出来的料子温度还有点高,得摊开晾一会儿才能装袋。虽然比不上人家大型厂的效率,但对我来说,解决大问题。
现在仓库里堆着的都是烘干好的肥料,颜色均匀,也不结块,用着省心多。自己动手搞定这件事,虽然过程曲折,但成就感还是满满的。这机器结构不复杂,维护起来也还行,就是得经常清理清理管道和除尘的地方。
这就是我捣鼓肥料烘干机的经历,希望能给有类似需求的朋友一点参考。反正,实践出真知,多动手试试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