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在自家菜园子里搞的“萨特肥料”实验。 别误会,不是哲学家萨特发明的肥料,而是我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一套“啥特”别都有的土法子。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去年种的西红柿,长得那叫一个蔫儿,个头小不说,味道也淡,一看就是营养没跟上。寻思着得给地里好好上点肥,可外面卖的化肥,总觉得不放心,而且死贵死贵的。 刚好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些土法制肥的帖子,看得我心痒痒,寻思着咱也试试,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呗。
说干就干,我先是把家里吃剩的菜叶子、果皮、淘米水啥的,一股脑儿地堆到一个大桶里。 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沤烂都是氮肥, 保证菜叶绿油油的。 然后又去村头的鸡场,跟老王头磨叽半天,要几袋鸡粪。 老王头一开始还不乐意,说这些鸡粪他还要卖钱。 我就跟他扯家常,说小时候我还偷过他家的鸡蛋,好说歹说,算是半卖半送地弄到手。 鸡粪这玩意儿,肥力足,就是味道冲点。
有氮肥和磷肥,还得弄点钾肥。 钾肥能让果实长得大,口感 我想来想去,家里能用的,就是草木灰。 烧柴火灶的时候,特意把灰都留着,这可是天然的钾肥。 收集齐这些“宝贝”,我就开始动手沤肥。
先把菜叶子、果皮啥的铺在桶底,然后铺一层鸡粪,再撒点草木灰,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堆。 堆的时候,我还特意加点水,保持湿度。 堆好之后,用塑料布把桶口盖严实,防止味道散出来。 这味道,可真不是盖的,方圆几里地都能闻到。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我每天都去桶边转转,看看湿度够不够,需不需要加水。 大概沤一个月左右,桶里的东西就开始发酵,冒出一些白色的泡泡。 这说明肥料沤得差不多。 打开桶盖,一股浓烈的臭味扑面而来,熏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 不过我知道,这臭味里,蕴藏着强大的能量。
沤好的肥料,不能直接用,得稀释一下。 我用清水把肥料稀释十倍,然后浇在菜地里。 别说,这效果还真不错, 浇肥料的西红柿苗,明显比没浇的长得快,叶子也更绿更壮。 后面的日子里,我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菜地浇一次“萨特肥料”。
到收获的季节,今年的西红柿,长得那叫一个喜人。 个头大,颜色红,味道也浓郁,比去年好太多。 街坊邻居都夸我种的西红柿好吃,问我用啥秘方。 我就跟他们说,我用的可是“萨特肥料”, 啥特”别都有,就是味道冲点。
- 沤肥的桶一定要盖严实,不然味道太大。
- 沤肥的时间要够长,不然肥力不够。
- 肥料一定要稀释,不然会烧苗。
这回自制肥料的经历,让我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虽然过程有点辛苦,味道有点难闻,但是看到菜园里长势喜人的蔬菜,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以后我还会继续探索更多的土法制肥方法,争取把自家的菜园子打理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