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给稻子施肥这事儿,每年都得干,熟门熟路,但也总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准备下地前的琢磨
今年这天气,不算太稳定,雨水一阵一阵的。瞅着天晴点,就赶紧琢磨着得给稻子加点“口粮”。家里还剩下点去年的底肥,不多,肯定不够追肥用。就想着去镇上的农资店跑一趟。
到店里,嚯,肥料种类还是那些,复合肥、尿素啥的,专给水稻用的也有好几种。价格嘛感觉是年年涨,跟老板聊几句,他说今年原料也贵。瞅着包装袋上的说明,氮磷钾含量啥的,咱农民也看不太懂那些专业道道,主要还是认熟牌子,或者听老板推荐哪个用着还行。
心里盘算着,这地里庄稼长起来不容易,肥钱是省不的。还是选平时用惯的那种水稻复合肥,价格中不溜的,扛两袋。这几十斤一袋的东西,以前年轻时候轻松,现在扛起来还真得掂量掂量。
下地干活,实打实的操作
回家吃午饭,稍微歇会儿,就带着家伙什下地。除肥料,还得带上撒肥的桶,或者就直接用手,看个人习惯。
到田边,先把肥料袋子划开个口。我习惯是倒一部分到撒肥桶里,这样方便控制量。要是直接抱着袋子撒,容易手一抖撒多或者撒少。
这撒肥,是个经验活,更是个体力活。你得在田埂上来回走,一边走一边均匀地把肥料甩出去。得保证覆盖到每一片水田,特别是角落的地方。胳膊得不停地甩,腰也得跟着使劲。
- 关键是要匀:撒得太密,容易烧苗,那块儿的稻子就黄蔫;撒得太稀,那块儿的稻子就长得慢,瘪瘪的,没精神。
- 看风向:要是有风,还得注意点方向,别都吹到一边去。
- 看苗情:哪块地看着苗弱点,就稍微多照顾一点点。
就这么来来回回地走,一袋肥撒下去,也是一身汗。看着肥料慢慢沉到水里,被泥土吸收,心里就觉得踏实。这就像是给孩子喂饭,看着它吃饱,才有力气长个儿。
撒完肥,站在田埂上直直腰,看看这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虽然累,但心里头是舒坦的。接下来就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风调雨顺,再加上咱们这点辛苦,希望能有个好收成。这就是咱农民实实在在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