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把家里的垃圾变成肥料。一开始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每天厨房里扔掉的菜叶子、果皮啥的挺可惜,堆在垃圾桶里还有味儿。
为啥想做这个?
主要还是看着阳台上那几盆花,总感觉长得蔫蔫的,买的肥料,用着也快,老买也烦。后来听邻居老王说,他家的花就是用自己弄的肥养的,长得那叫一个旺。我这心思就活络起来,寻思着咱家这厨余垃圾不是现成的材料嘛试试呗,反正扔也是扔。
动手开干
第一步:找家伙事儿。
我先是翻箱倒柜找个带盖子的大塑料桶,以前装涂料剩下的,刷干净。想着得透气,就在盖子上和桶壁上半部分钻些小孔,别太密,也别太大,免得招小虫子。
第二步:收集“原料”。
这步简单,就是每天做饭剩下的东西。主要有:
- 菜叶子、烂水果(挑拣掉太烂发臭的部分)
- 果皮(像香蕉皮、苹果核啥的)
- 鸡蛋壳(这个我特意攒着,洗干净晾干,然后用擀面杖碾碎)
- 喝剩下的茶叶渣、咖啡渣
特别注意:油腻的、肉类的、骨头(骨头处理麻烦,我嫌费事就没弄)、还有奶制品啥的,我都没放进去,怕发臭生蛆,也怕烧根。
第三步:开始“堆料”。
这个过程有点像做“三明治”。
- 先在桶底铺一层大概几厘米厚的土。我用的是小区花园里挖的普通园土,或者用点旧盆栽土也行。
- 然后铺一层收集好的厨余垃圾,尽量切小块点,据说能快点分解。
- 再在垃圾上面盖一层土,把垃圾完全盖住,这样能减少臭味。
- 就这么一层土一层垃圾地往上加,别装太满,留点空间。
- 最上面一层必须是土封顶。
我加的时候,会稍微注意下干湿搭配,如果厨余垃圾水分大,就少加点水,如果比较干,就稍微喷点水,保持湿润,但不能有积水,大概就是手抓一把感觉潮乎乎但不滴水的状态。
等待和“照顾”
盖好盖子(没盖严实,留点缝透气),我就把桶搬到阳台角落不碍事的地方。这期间也不是完全不管。
- 大概隔个一两周,我会用个小铲子或者棍子把它翻腾一下,让里面的东西能均匀接触空气,这样分解得更快。刚开始翻的时候可能有点味道,习惯就只要不是恶臭就问题不大。
- 保持湿度也很重要,感觉太干就洒点水。
这个过程需要点耐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
收获“黑金”
大概过两三个月,具体时间我也记不清,看天气和放的东西。打开桶一看,原来的那些菜叶果皮基本都看不到,变成深褐色的、像土一样的东西,闻起来有股泥土的清香味,没啥臭味。这就说明基本上腐熟好。
用的时候,我不会直接拿这个当土栽花,劲儿太大。我是把它掺在普通的园土里,大概一份自制肥配三四份土的样子,混合均匀再用。给盆栽换土,或者直接在花盆边缘挖点沟埋进去当追肥,都挺
结果咋样?
效果嘛确实不赖!阳台上那几盆之前蔫蔫的月季和绿萝,用这个肥之后,叶子绿得发亮,开花也多。关键是,家里的厨余垃圾少一大半,垃圾桶干净多,也算为环保做点小贡献。整个过程捣鼓下来,虽然花点时间,但看着垃圾变成宝,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推荐大家也试试,挺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