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在家自制肥料的事儿,这可不是啥高科技,纯粹是自己瞎琢磨,但效果还真不错,省钱不说,种出来的菜也放心。
说起来,一开始我是被小区里一个退休老头给“忽悠”的。他那阳台,种满各种花花草草,绿油油的,开花也比别人家艳,我一问,好家伙,肥料都是自己做的。当时我就心动,寻思着我也得试试。
第一步:收集材料。 这可是个细致活儿,我把家里吃剩的菜叶子、果皮,像是香蕉皮、苹果核啥的,都留着。还有鸡蛋壳,这玩意儿可是好东西,补钙!淘米水也别倒,留着,里面有营养。对,我还特意去楼下咖啡店,要点咖啡渣,据说这玩意儿也能当肥料。
第二步:处理材料。 收集来的东西,不能直接往土里埋,得稍微处理一下。鸡蛋壳洗干净,晾干,然后用擀面杖碾碎,越碎越菜叶子果皮啥的,也尽量切小一点,这样更容易发酵。咖啡渣就直接用就行。
- 菜叶果皮切碎
- 鸡蛋壳碾碎
- 淘米水留着
第三步:开始堆肥。 我找个大塑料桶,底部铺一层土,然后一层菜叶果皮,一层鸡蛋壳,一层咖啡渣,再浇点淘米水,就这么一层一层地堆起来。堆的时候,尽量压实一点,这样能减少空气,防止发臭。
第四步:发酵。 堆好之后,盖上盖子,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这期间,要时不时地翻动一下,让它发酵更均匀。我大概是每隔一周就翻一次。发酵的时间,夏天短一点,冬天长一点,反正我是等大概两个月,看到里面的东西都变成黑乎乎的,闻起来也没啥臭味,就差不多。
第五步:使用。 发酵好的肥料,就可以用。我一般是把肥料掺到土里,比例大概是1:5,也就是一份肥料,五份土。然后就可以拿来种菜种花。我用这自制肥料种的番茄,那叫一个红彤彤,吃起来也特别甜!
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刚开始也踩不少坑。比如,有一次我忘翻动,结果桶里长蛆,那味道,简直!后来我才知道,一定要注意通风,而且要经常翻动。还有一次,我放的菜叶子太多,结果发酵出来的肥料太酸,烧死几棵小苗。后来我就注意控制比例,尽量让各种材料均衡一点。
自制肥料是个慢活儿,但也挺有乐趣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肥料,把花草蔬菜养得生机勃勃,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而且这也算是为环保做点小贡献,毕竟减少垃圾,还变废为宝!
- 材料多样化,别只用一种
- 注意通风,定期翻动
- 控制比例,别太酸或太碱
- 耐心等待,发酵需要时间
就这样,我从一个啥也不懂的小白,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独门秘方”。我家的阳台,也成小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