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在老家搞的“川陵肥料”试验,这玩意儿可不是啥高科技,就是我这土法子上阵,瞎琢磨出来的,效果嘛还真有点意思,所以赶紧来跟大家伙儿分享分享。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年初的时候,老家的地,土质越来越差,种啥都不太行,收成一年不如一年。我寻思着,这不行,得想个法子。去农资店看看,那些化肥是挺见效,但是总觉得用多对地不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我就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能搞点啥肥料出来。想起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都用草木灰、粪肥啥的,我就想着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利用起来,加上现在网上也能学到一些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就决定自己动手试试。
第一步,找材料。
- 草木灰:这玩意儿好弄,烧秸秆、烧柴火剩下的灰,都是宝贝。
- 动物粪便:我家养几只鸡鸭,它们的粪便攒起来。
- 菜叶果皮:平时吃的蔬菜、水果,烂掉的叶子、皮,都留着。
- 厨余垃圾:淘米水、剩饭菜啥的,也别浪费。
第二步,沤肥。
我找个大缸,先把草木灰铺在底下,然后把动物粪便、菜叶果皮、厨余垃圾一层一层地堆上去。每堆一层,就浇点水,保持湿润。最上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土。
这沤肥的过程可得注意,得经常翻动,让它充分发酵。夏天温度高,沤得快,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用。冬天就得久一点,两个月左右。沤好的肥料,颜色发黑,闻起来有点土腥味,但没有臭味。
第三步,施肥。
沤好的肥料,就可以用到地里。我把肥料撒在地里,然后翻耕一下,让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种菜的时候,可以在坑里再放点肥料,这样菜苗长得壮实。
第四步,观察记录。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我隔三差五就去地里看看,记录菜苗的生长情况。看看用“川陵肥料”的地,和没用的地,有什么区别。记下每天的温度、湿度、降雨量等等,这些数据对以后的施肥很有帮助。
效果嘛还真不错!
用“川陵肥料”的地,菜苗长得明显比没用的地要叶子绿油油的,茎秆也粗壮。而且用这种肥料种出来的菜,吃起来味道也更浓,更有小时候的味道。
这“川陵肥料”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比如,制作过程比较麻烦,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肥效可能没有化肥那么快,那么明显。但是,它胜在天然、环保,对土壤对人也
- 自制肥料,成本低,环保。
- 需要耐心,需要时间。
- 效果不错,值得尝试。
这回“川陵肥料”的试验,让我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虽然过程有点辛苦,但是看到菜苗茁壮成长,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以后,我还会继续研究,看看能不能把这“川陵肥料”做得更让老家的地,重新焕发生机!
对,我还打算试试蚯蚓粪,听说那玩意儿是天然的有机肥,效果杠杠的!下次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