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那点捣鼓肥料的事儿。也不是真掺那啥“金坷垃”,就是自己瞎折腾,感觉跟那广告词似的,劲儿没少使,效果嘛嘿
事情得从去年春天说起。阳台上那几盆番茄苗,刚买回来的时候蔫唧的,看着就让人着急。我就琢磨着,得给它们上点“猛料”,让它们见识见识啥叫茁壮成长,争取搞个大丰收,自家吃不完还能给邻居分点,多有面子。
说干就干,我开始“研发”我的独门秘方。 这可不是随便买包复合肥就完事儿的,那多没技术含量。我翻箱倒柜,把厨房里能用的“宝贝”都给搜罗出来:
- 攒好久的鸡蛋壳,碾得碎碎的。
- 喝剩下的茶叶根儿,还有咖啡渣。
- 淘米水,这可是老传统,说是营养
- 还有不知道在哪儿看来的偏方,说什么鱼肠子埋土里特有劲儿。我专门去菜市场要点回来,那味儿,啧啧。
找个大桶,把这些玩意儿一股脑全倒进去,再加上买来的普通花肥,搅和搅和。那感觉,真跟那广告里说的似的,“肥料掺金坷垃”,我这桶简直是“超级加强版”,心想着这一下去,番茄指定蹭蹭长,一棵能结个百八十个,个个都得跟小灯笼似的。
接下来就是施肥的过程。 我小心翼翼地给每盆番茄苗都刨个坑,把这“秘制金坷垃”给埋进去,离根远点,怕烧苗。埋好,还特意多浇点水,心里美滋滋地等着奇迹发生。那几天,我天天跑阳台去看,恨不得拿尺子量它们长高多少。
结果?还真别说,番茄苗确实长,比刚买回来那会儿是精神不少。但是,也就那样。没有想象中一夜疯长的奇迹,更别提什么“亩产一千八”的盛况。长势跟邻居家就用普通肥料的也差不太多,甚至有两棵苗的叶子尖儿还有点发黄,估计是我那“猛料”劲儿太大,有点烧着。
到秋天,番茄也结,红彤彤的挺好看。但数量和个头也就是正常水平,远没达到我“掺金坷垃”的预期。味道嘛吃着还行,就是普通番茄味儿。
这回实践就是瞎折腾。 费老大劲搞的那堆“秘方”,效果也就一般般,甚至可能还有点副作用。看来,种东西这事儿,还是得讲科学,老老实实按说明用肥,别总想着搞些“一袋顶两袋”的花样。那广告听听就得,真信,可能就跟我一样,白忙活一场,还得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