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肥料,这事儿不难
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自己捣鼓肥料这点事儿。以前种点花花草草或者在阳台种点小菜,老是去买那些袋装的肥料,花钱不说,总觉得劲儿不够大,有时候还烧苗。后来听老辈人说,他们以前都是自己沤肥,啥菜叶子、鸡粪牛粪的,沤出来那才叫一个“黑金”,肥力足得很。我就琢磨着,咱也试试呗,反正家里厨房天天出垃圾,院子里也有落叶杂草,废物利用嘛
找家伙事儿和地儿
一开始也没想搞多复杂。就先找个大塑料桶,带盖子的那种,底下打几个孔透气漏水。你要是有院子,角落里堆一个堆也行,更省事儿。我家地方不大,就先用桶试试水。地点嘛就放在院子角落,不碍事,也尽量离窗户远点,怕万一有味儿。
开干!一层一层往里加料
材料准备: 这个最关键。我主要就是用厨房里的东西,像什么烂菜叶子、水果皮(特别是香蕉皮,听说钾肥高)、咖啡渣、茶叶渣、鸡蛋壳(这个得捏碎点)。注意, 像肉、骨头、剩菜(油乎乎那种)最好别放,容易臭,还招小虫子。除厨房这些“湿”的,还得加点“干”的,比如院子里扫的干树叶、剪下来的干草、撕碎的纸箱子(别用带塑料膜的彩印纸)。
怎么放: 我学个“三明治”法,就是一层湿的一层干的摞起来。比如先铺一层干树叶,大概几厘米厚,然后再铺一层厨房垃圾,也别太厚,然后再盖上一层干树叶或者碎纸箱。这么一层一层地加,据说能让空气流通,不容易沤成一坨泥。
- 先垫底:桶底先铺一层粗点的干料,比如小树枝或者粗点的干草,为更好的透气和排水。
- 干湿搭配:一层湿料(菜叶果皮),一层干料(枯叶纸板),交替着放。干料要稍微多一点点,能把湿料盖住最
- 加点“引子”:为让它发酵快点,我有时候会掺和点原来的老土,或者弄点别人家已经成功的堆肥土撒进去,据说里面的微生物能帮忙。后来也试过买那种叫EM菌的发酵剂,撒一点进去,感觉是快些。
- 保持湿度:堆肥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感觉就像是攥手里拧不出水,但手感又是潮乎乎的那么个状态。太干就洒点水,要是下雨或者加的湿料太多感觉太湿,就多加点干料进去拌一拌。
中间得翻腾翻腾
放进去不是就完事儿。隔个一两周,我就得拿个小铲子或者棍子把它整个翻动一下。特别是用桶的,底下的不容易接触空气,得给它翻上来透透气。这一步挺重要的,能让它发酵得更均匀,更快。刚开始翻的时候可能有点味儿,但只要干湿搭配好,后面慢慢就变成土腥味,不难闻。
耐心等着“黑金”出炉
这事儿急不得。根据你放的材料、天气、翻动频率,时间长短不一样。夏天快点,可能一两个月,冬天就慢,可能得三四个月甚至更久。过程中你会看到桶里的东西慢慢变黑,体积也缩小不少。一开始放进去的菜叶子果皮啥的都看不出原样,这就说明在慢慢腐熟。
怎么判断好没? 等到里面的东西都变成深褐色或者黑色,看起来是松散的、碎碎的土样,闻起来是一股泥土的清香味,那就差不多大功告成。抓一把在手里,感觉是潮湿松软的,那就对。
用上自己做的肥,心里美滋滋
等肥料腐熟好,用起来可就方便。我是直接把它掺在种菜种花的土里当底肥用,大概占盆土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也可以撒在土表面,然后稍微扒拉一下盖住,当追肥。感觉用自己做的肥,种出来的菜和花长得是壮实不少,叶子也绿油油的。关键是,这是纯天然的,用着放心!
自己做腐熟肥料这事儿,不难,就是得有点耐心,注意点细节。看着一堆“垃圾”变成有用的“黑金”,那成就感还是挺足的。推荐大家也试试,环保又省钱,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