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肥料滴益胣,就是想让肥有点真用处,别白瞎那些钱和力气。以前我也是瞎搞,听人家说啥肥就去买啥肥,一股脑撒下去,浇点水完事。
结果?没看出太大差别。菜也就那样长,不死不活的,产量也就那样,跟邻居老王家不用啥好肥的比,没强多少。钱花不少,心里憋屈。感觉那些肥料,要么就是吹得厉害,要么就是我用的不对劲。
下决心自己琢磨琢磨
后来我就不信邪,总觉得这里面有点门道。不能光听卖肥料的吹,得自己动手试试看。我就琢磨,是不是这肥下去,根吃不到,或者吃不着时候?
- 第一步,我就不再一股脑全撒。 我把肥料分好几份。比如种那几棵番茄,以前可能一次性在根旁边挖坑埋一大把。现在不,我隔个十天半个月,弄一点点,用水化开,或者就在土表面撒薄薄一层,然后浇水。
- 第二步,观察! 这是关键。以前撒完肥就不管,现在我天天去看。看叶子颜色,看长得快慢,看土是干是湿。要是叶子看着没精神,我就想是不是水不够,肥没化开?要是叶子黄,是缺肥,还是肥伤?就得琢磨。
- 第三步,配合着来。 光施肥也不行。土太硬,水浇不透,肥也下不去。我就先松土,弄得透气点。有时候下雨前撒一点,让老天爷帮忙浇透。有时候看天太旱,就先浇水,等土有点湿润,再把化开的肥水慢慢浇下去。搞得跟伺候祖宗一样。
效果到底怎么样?
折腾差不多一个季度,就拿我那几棵宝贝番茄来说。还真有点不一样。
是叶子, 确实绿得更精神些,厚实点,不像以前那样有点蔫唧的。然后是开花结果, 感觉花开得多,坐住果的也多不少。以前可能一串就结两三个,还大小不一,后面那批明显挂果密些。收的时候, 个头虽然没说变得巨大,但确实匀称不少,烂果、畸形果少。
也没说一下子就变神仙菜园,该有的虫子还得抓,该防的病还得防。而且这么弄,确实麻烦! 以前几分钟干完的活,现在得分好几次,每次还得看情况调整,累人。
但说到底,看着那收成,心里踏实点。感觉这肥,算是没白用,钱也没白花。这“滴益胣”,我看关键不在那个“滴”,而在那个“益”和“胣”上头——得用心思,让肥力实实在在地被吸收进去,让那庄稼“胣”起来,长壮实。说白,就是得多干活,多动脑,少听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