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个儿琢磨着在阳台种点小葱小蒜啥的,就免不要跟肥料打交道。这一琢磨,我发现这肥料的事儿,还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我就把我自个儿解到的这点过程,给大家唠唠。
最早那会儿,靠天吃饭也靠地里刨食
你想,最开始种地,哪懂什么肥料不肥料的。估摸着就是看哪块地长得就在哪块地多种点。后来有人就发现,有些东西掺和到土里,那庄稼长得就是不一样,壮实!
我琢磨着最早的肥料大概是这样的:
- 地里头的烂草、烂叶子,堆一块儿沤着,时间长埋地里。
- 人,牲口,排出来的粪便尿水,这可是好东西,老一辈都这么说。
- 烧完柴火剩下的草木灰,撒地里也能管点用。
那时候哪有啥科学道理,就是经验,一代传一代,发现这些玩意儿能让地更有劲儿,收成能好点。这就算是最初级的肥料,纯天然,就是费工夫,也攒不下多少。
后来有人开始“憋大招”
光靠那些农家肥,碰上地多种得多,或者地本身就没那么肥,那就不够使。我查点资料,大概是一百多快两百年前,国外有人就开始琢磨,这植物长个儿,到底需要土里有啥玩意儿。
然后就有人搞明白,光有那些杂七杂八的还不够,植物特别需要几种东西,好像叫什么氮、磷、钾之类的。知道缺那就想办法给它补啥呗。
于是就有所谓的“化肥”。 最早好像是英国那边弄出来一种叫“过磷酸钙”的,专门补磷。后来德国那边又挖到钾盐矿,能弄出钾肥。这一下就不一样,能定点给地里补充需要的“营养”。
咱们国家?起步是有点晚
说到咱们自己国家搞化肥,那时间就更靠后。我听家里老人说过,也看些零碎的记录,好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会儿,才有民族企业家在南京那边建第一个化肥厂,叫啥永利硫酸铔厂,生产一种带“铔”字的肥料,估计就是补氮的。
但这刚起步,量肯定不大,而且那年月兵荒马乱的。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绝大多数地方种地,主力还得是农家肥,就是那些粪、肥、草木灰啥的。
后来国家重视,才慢慢把化肥工业给发展起来。到那化肥种类可就多去,各种复合肥、专用肥,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我自个儿捣鼓种菜,顺带着解到的这点肥料发展的来龙去脉。从最早的烂草叶子、人畜粪便,到后来发现氮磷钾这些门道,再到工厂里大批量生产化肥,这一路走过来,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现在种东西方便多,买袋肥一撒就行。不过想想,这背后也是一代代人不断琢磨、不断实践的结果,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