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用肥那点事儿。刚开始养花那会儿,真是啥也不懂,看花蔫就觉得是缺肥,抓起一把复合肥就往盆里撒,有时候还直接埋土里。
结果?好家伙,没过几天,那叶子黄得更快,有的直接就烧根死。心疼得不行,那会儿真是交不少“学费”。我就纳闷,都说要施肥,咋我一施肥就出事?
后来慢慢琢磨,也看别人咋弄的,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关键就一条:少吃多餐。 跟人吃饭一个道理,猛地塞一肚子,谁也受不,植物也一样。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换思路。 不再想着“一次喂饱”,而是改成“经常喂点儿”。我开始尝试把肥料化水里用。
第二步,试浓度。 最开始也不知道兑多少水,就估摸着来。拿最常见的那种蓝色的复合肥来说,我先是按说明书上写的最低浓度来,比如1克肥兑1斤水(大概500毫升)。后来发现,对有些娇气的花,这浓度还是有点高,特别是夏天或者冬天,植物不怎么长的时候。
第三步,找到“薄肥”的感觉。 经过几次烧苗的教训,我现在兑水,那真是往稀兑。现在我基本是按1:1000甚至1:1500的比例来。 啥概念?就是一小撮肥料,兑一大桶水。宁可稀点,多浇几次,也别浓烧根。每次浇水的时候,就顺便把这稀释好的肥水浇下去,代替普通的清水。
第四步,看时机。 植物在长新叶、发新芽、打花苞的时候,说明它在“吃饭”,这时候给肥效果最春秋两季是生长旺季,我基本上每隔7到10天就会喂一次这种稀薄的肥水。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植物长得慢甚至休眠,我就基本停肥,或者最多一个月稍微给一点点。
第五步,分种类。 后来养的花多,也开始琢磨用不同的肥。
- 观叶的植物: 它们主要是长叶子嘛我就偏向用氮肥含量高一点的,或者就用均衡型的复合肥,促进叶子长得绿油油的。
- 开花的植物: 像月季、栀子花这些,在它们快开花之前,我就开始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买那种专门的“促花肥”,或者磷酸二氢钾,也是一样,稀释得淡淡的,跟复合肥轮换着用。这样能让它们花苞多,开花也鲜艳。
- 换盆的时候: 我还会在盆底垫一点腐熟好的有机肥,比如鸡粪肥、羊粪肥或者就是那种饼肥渣。注意一定是腐熟好的,不然也会烧根。这种肥效慢,管的时间长,能慢慢改善土质,让根长得壮。
第六步,观察反应。 每次施完肥,我都会留意观察几天,看看叶片是不是更精神,颜色是不是更好。如果发现有不对劲,比如叶子边缘发黄发焦,那可能就是肥给多,得赶紧用大水冲洗几遍盆土,稀释一下。
反正,我现在的原则就是:勤快点,但每次都少给点。 肥料兑得稀稀的,隔个十天半月来一次,看植物状态调整。这样下来,家里的花花草草虽然谈不上多名贵,但长得都还挺精神,也很少出问题。这就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用肥方法,不一定专业,但确实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