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捣鼓的一个东西——自制那个“黑肥料土”。说起来也是没办法,家里的几盆花,还有院子角落那几颗菜,土越来越不行,浇水都浇不透,硬得跟石头似的,那叫一个“板结”。
我寻思着用小铲子松松土就行,结果嚯,那土块硬邦邦的,敲都敲不碎,费老大劲儿。看着那些花菜的长得蔫唧的,心里头不得劲。想着总得想个法子,让这土变好点,起码得松快、有营养?就琢磨着自己弄点肥土,最好是那种看着就油亮亮的黑土。
捣鼓前的准备
我就开始琢磨用啥料。咱也没啥专业知识,就凭感觉来。
- 找点“黑”东西: 正好前阵子烧点院子里清理出来的干树叶子和杂草,剩下不少灰,就是他们说的“草木灰”?黑乎乎的,看着就像有营养。还有之前烧烤剩下点没用完的木炭,我也给它敲碎,想着这玩意儿松土透气肯定行。
- 加点“料”: 光有灰和炭肯定不行,还得有点实在的。就把平时攒的一些烂菜叶子、水果皮(当然得是发酵过一阵子的,不然直接用容易烧苗),还有从小区外面挖点看着还行的普通园土,掺和在一起。
- 旧土改造: 把原来花盆里那些硬邦邦的旧土也给挖出来,敲碎,准备一块儿掺和进去改良。
开始动手和稀泥
家伙事儿都凑得差不多,我就找个大塑料桶,把这些玩意儿一层一层往里倒。
第一步是混合。 把草木灰、碎木炭、发酵过的厨余(量不大,怕烧)、原来的旧土、挖来的园土,全倒进大桶里。也没个精确比例,就是看着来,感觉黑色的、松散的东西多一点总没错。
第二步是搅拌。 拿着小铲子,使劲在桶里来回豁楞,让这些料都混匀。干的话就稍微加点水,让它有点潮乎乎的,但不能太湿,不能和成泥巴汤。目标是弄成那种手一抓能成团,一碰就散开的状态。
第三步是“发酵”(就是放着)。 搅拌匀之后,我就把桶盖稍微盖上点(留点缝透气),放在墙角不碍事的地方,让它自己待着。隔三差五想起来就去翻动一下,让它透透气。这个过程大概持续小半个月,主要是让里面的东西再互相“融合融合”,感觉更稳定点。
换土看效果
过段时间,感觉桶里的土颜色更深,也没啥异味,抓一把在手里感觉挺松软的。我就开始给我的那些花花草草换土。
把原来盆里的植物小心抠出来,抖掉大部分旧土(尤其是那些硬块),然后把咱们自制的“黑肥料土”填进去,再把植物种浇上水。院子里那几颗小菜苗周围的土也给刨松,掺和进去不少新土。
效果嘛 确实感觉不一样。最明显的是浇水,水“唰”一下就渗下去,不像以前那样积在表面半天。过一阵子,那些花草看着精神头也足点,叶子好像也绿得更油亮。土壤摸上去也是松松软软的,没再变硬块。
这回自己捣鼓这“黑肥料土”还算挺成功的。虽然麻烦点,也没外面卖的营养土看着那么规整,但胜在是自己做的,用的啥料心里有数,关键是解决土壤板结的问题,让花草长得好。对我这种喜欢瞎折腾的人来说,这过程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