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甲K肥料”这点事儿。纯粹是自己的实践记录,不一定对,大家随便听听。
事情得从去年说起。我不是在院子里种点番茄辣椒嘛长势看着还行,绿油油的,但就是结果不太给力。要么花开不少,坐果的不多;要么就是果子长不大,蔫蔫的,看着就没啥精神。我就琢磨着,是不是缺点啥营养?
平时也就上点农家肥,偶尔撒点复合肥,没太讲究。后来听邻居老王(他种菜是把好手)闲聊,说这开花结果的时候,得补点“钾”,能让果子长得壮实。他提一嘴什么“甲K肥”,说他用着还行。我这人就爱瞎折腾,听见就记心里。
过几天去农资店,转悠一圈,还真看到有叫什么“甲K”或者含钾高的水溶肥。牌子挺多,说明看着也五花八门,有的说含氮多少钾多少,有的说有什么生物技术。我也搞不太懂,就挑个包装看着简单、说明写着促进膨果、提高品质的,想着先弄点回来试试水。
开始动手
拿回来之后,我没敢 сразу 就用。先仔细看看说明书,那上面强调好几遍用量,一定不能多,多烧苗。这我可记住,宁少不多嘛
我是这么干的:
- 选对象: 就拿那几棵结果不太行的番茄开刀。特意留几棵啥也不用,做个对比。
- 算剂量: 按照说明书上写的,比如一小勺兑多少水,我用的量比它推荐的还稍微少一点点,怕出问题。
- 溶解: 找个干净的桶,先放水,再把那白花花的颗粒(或者粉末,具体记不清)倒进去。搅和几下,溶解得还挺快,水看着也挺清亮的,没啥沉淀。这点还行,说明不是假冒伪劣。
- 施肥: 挑个傍晚,太阳下山,土也干得差不多。我就用小水瓢,舀兑好的肥水,小心地浇在番茄的根部周围,尽量不溅到叶子上。浇完之后,又稍微浇点清水,算是“送”一下肥。
- 频率: 没敢用太勤,大概隔十天半个月,看植株状态,又用那么一两次。主要是在刚开始坐果和果子膨大的时候用。
看看效果
用之后,我就天天去地里瞅。头几天没啥特别反应,叶子没发黄也没卷边,说明没烧苗,心里就踏实一半。
过大概两三个星期,感觉上,用肥的那几棵番茄,好像是精神一点点?主要是看果子。
跟没用的那几棵比,用甲K肥的:
- 果子好像大那么一圈,虽然也不是说变得巨大,但确实看着饱满一些。
- 坐果率似乎高点,之前掉花挺多的,用之后好像稳点,能挂住的果子多几个。
- 颜色和口感? 这个差别不大,可能是我舌头笨,也可能是心理作用。颜色都差不多红,吃起来也还是那个番茄味儿。
总的来说,这甲K肥料,感觉还是有点用的,尤其是在结果期补充钾元素,对果实膨大确实有帮助。但你说有多神奇,那倒也没有。它就是个补充营养的,不能替代平时的土壤管理和基础施肥。
实践下来,我觉得有几点得注意:
第一,用量是关键,千万别贪多,严格按说明来,甚至可以比说明再少点,保险。
第二,时机要对,主要是在开花结果期用,补充关键营养。前期苗期用处估计不大,那时候氮肥可能更重要。
第三,别指望它包治百病,土壤、水分、光照这些基础条件还是得搞
今年我打算再试试,可能换个牌子或者不同类型的钾肥(听说还有硫酸钾、氯化钾啥的,适合不同作物和土壤),继续观察记录。种东西嘛就是个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回关于甲K肥的实践就先记录到这,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