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就是用雨水当肥料浇花。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觉得挺有意思,也确实有点效果,所以分享下我的整个过程。
为啥想起用雨水?
起因很简单。之前老听人说雨水浇花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后来自己也琢磨,每次下完雨,院子里那几盆蔫唧的花草,好像都精神不少,叶子也绿得发亮。加上买肥料,虽然花不几个大钱,但总得记着买,还得看说明,有时候掌握不好量还容易烧苗,有点麻烦。我就想,这雨水反正是天上掉下来的,不要钱,还省事儿,试试呗?
开始动手接雨水
说干就干。我找几个家里闲置的大塑料桶,洗干净。一开始想着放屋檐底下接,后来发现不行,屋檐冲下来的水带着瓦片上的灰和鸟屎,脏得很。我选院子里一块相对干净的空地,下雨前就把桶摆在那儿。
第一次接水,雨不算大,接小半桶。看着桶里的水,上面飘着点灰尘和小虫子啥的,心里还有点嘀咕,这能直接用吗?后来我想个笨办法,找块干净的纱布,蒙在另一个干净桶的桶口上,把接来的雨水慢慢倒过去,过滤一下。这样看起来就干净多。
怎么用收集来的雨水
过滤好的雨水,我没马上用。主要是刚下完雨,土本来就湿的。我就先把桶盖好盖子(防止落灰和小飞虫进去产卵),放在角落里存着。
- 啥时候用: 等到后面几天,看盆土表面干,需要浇水的时候,我就用瓢舀出来浇花。
- 用在哪些植物上: 家里养的月季、栀子花、还有一些绿叶植物,我都试试。特别是那些感觉有点缺营养,叶子发黄的,我特意多浇点。
- 使用感受: 用起来跟普通浇水没啥区别,就是心理上觉得这是“天然营养液”。
效果怎么样?
用大概一两个月,确实感觉有点不一样。
最明显的是,那几盆原来叶子有点发黄的栀子花和茉莉,叶片颜色好像绿得更深点,也更有光泽。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但看着确实比以前精神。听人说雨水是有点微酸性的,里面还带点空气里的氮元素啥的,估计对这些喜酸的南方花卉特别还能顺便改善一下咱们北方偏碱性的土壤。
还有就是,感觉土质好像也松快点儿,不像以前用自来水浇多,土容易板结。可能是雨水比较“软”?反正整体看下来,花草的长势确实比单用自来水要好一些,虽然比不上专门施肥见效快,但胜在温和、自然。
一点小总结
我觉得收集雨水浇花这事儿挺靠谱的。过程不复杂,就是下雨的时候勤快点把桶搬出去,用之前简单过滤下就行。好处挺实在的:
- 省点买肥料的钱,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嘛
- 环保,算是利用自然资源。
- 对植物特别是那些喜欢微酸环境的花草,效果能看出来点。
指望它完全替代肥料也不现实,尤其是在植物需要大量营养的时候。但作为日常浇水的一种补充,或者说是一种温和的“天然营养补充剂”,我觉得挺不错的。如果你家也有条件,不妨也试试看,反正没啥成本,还能体验下动手的乐趣。
添加微信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