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琢磨出来的“肥土叫肥料”这回事儿!一开始我也挺懵的,啥是肥土,啥又是肥料,感觉差不多嘛后来自己动手一实践,才发现,这俩还真不一样!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寻思着在自家阳台上种点小菜,图个新鲜。结果土不行,板结得厉害,浇水都渗不下去,更别说种东西。我就寻思着,得改良一下这土。
一开始我就想着,得弄点“肥”来。然后我就去花鸟市场溜达,跟老板说我要买肥料。老板给我推荐一堆,啥复合肥、有机肥、缓释肥,听得我头都大。我就挑个看着顺眼的,扛回家就往土里掺。
掺是掺,但效果好像没我想象的那么菜是长点,但总感觉蔫唧的,没啥精神。我就开始琢磨,问题出在哪儿?
我就开始上网查资料,这一查才明白,原来我之前理解的“肥”太片面。肥料是肥料,但它只是给植物提供养分的,就像人吃饭一样。但光吃饭不行,还得有个好身体才能吸收营养。土壤也是一样的,得先把它弄“肥”,才能更好地吸收利用肥料。
那怎么把土弄“肥”?这就要用到各种方法。我开始折腾,先是把土翻一遍,把里面的大土块都敲碎,增加透气性。然后我又找些烂树叶、菜叶子、果皮啥的,埋到土里沤肥。还从楼下捡点松针,混到土里,增加土壤的酸性(有些蔬菜喜欢酸性土壤)。
这沤肥的过程可真够呛,味道有点大,还好我阳台通风沤一个多月,这些烂叶子啥的都变成黑乎乎的“土”,我就把它们掺到原来的土里。
你猜怎么着?这土立马就不一样!变得松软透气,颜色也深,看起来就很有营养的样子。我再把菜苗种下去,那长势,蹭蹭的!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通过这回实践,我算是明白,“肥土”是基础,是让土壤具备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比如透气性、保水性、养分含量等等。“肥料”是补充,是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只有先把土弄“肥”,肥料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后大家种菜啥的,别光想着施肥,先得把土弄沤肥是个好办法,虽然费点事,但效果真不错。也可以买一些改良土壤的介质,比如椰糠、蛭石啥的,混到土里,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要把土壤当成一个生命体来对待,好好呵护它,它才能回报你绿油油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