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肥料词”这事儿。也不是啥高深学问,就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瞎捣鼓后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同样喜欢捯饬花花草草的朋友们。
最早是前两年,阳台上弄几个花盆,想着种点小番茄、小辣椒啥的,体验下自给自足。一开始凭感觉,土、水都弄上,苗也长出来,但长着长着就觉得不对劲,那苗蔫唧的,叶子也不绿,看着就没精神。邻居大爷路过瞅一眼,说:“你这是缺肥,得上点料。”
“上料”,这我懂,就是施肥呗。然后我就跑去花鸟市场。好家伙,那肥料区,花花绿绿一大片,袋子上写着各种名字,还有数字,看得我头都大。啥复合肥、有机肥、磷酸二氢钾……还有那袋子上印的,像10-20-10这种数字串,当时真把我给整蒙,这啥意思?完全摸不着头脑。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问老板。老板估计见多我这样的新手,也挺有耐心,给我大概讲讲。回来后我又自个儿琢磨半天,对着那几袋子肥料研究。
搞懂那些数字和名词
我先是琢磨那个10-20-10。后来搞明白,这就是肥料里主要营养成分的比例。按顺序,第一个数字代表氮(N)的含量百分比,主要是管叶子长得茂盛、颜色绿不绿的;第二个数字是磷(P₂O₅),管开花结果和根系发育的;第三个是钾(K₂O),负责让植物长得壮实,抗病能力强点。
- 氮:长叶子的。
- 磷:促开花结果、长根的。
- 钾:让杆子硬朗、身体棒的。
这么一想,就清晰多。比如我那小番茄,如果光长叶子不开花,可能就是氮肥给多,磷肥不够。如果苗看着细弱,那可能钾肥得跟上。
然后还有俩词儿,我一开始也搞混:基肥和追肥。
基肥,也叫底肥。顾名思义,就是打基础的肥料。在我理解,就是在你刚开始种,或者换盆的时候,先把这肥混到土里。它主要是慢慢释放养分,改善土壤,给植物整个生长期打个好底子。我后来换盆时,就掺些腐熟的羊粪肥,那就算是基肥。
追肥,就是追加的肥料。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或者基肥的劲儿不够,这时候就需要补充。比如小番茄开始挂果,我就得追点磷钾含量高点的肥料,不能光用氮肥让它疯长叶子。追肥一般是兑水浇,或者在土表面撒一点再浇水。
实践出真知
搞明白这些基础的,我就开始动手实践。先是给蔫唧的小苗们,按照说明,稀释点那种数字比较均衡的复合肥,进行一次“追肥”。不敢弄多,怕烧苗。过大概一周多,你别说,那叶子颜色真就看着绿不少,也精神。
后来种别的花,比如月季,我就学乖。移栽上盆的时候,先在盆底垫一层陶粒,然后拌土的时候加点缓释肥或者发酵好的有机肥当基肥。等它开始长新芽、打花苞,再定期给点追肥,主要就是磷钾肥,促进开花嘛
至于有机肥和化肥,我也搭配着用。有机肥,像什么鸡粪、羊粪发酵好的,劲儿比较温和,能改良土壤,我主要用作基肥。化肥,劲儿大,见效快,氮磷钾含量标得清清楚楚,方便缺啥补主要用来追肥,但一定得控制量,薄肥勤施。
就这么折腾一段时间,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总算是像模像样。虽然比不上人家专业的,但看着自己亲手养护出来的成果,心里还是挺得劲的。
这“肥料词”看着唬人,只要你肯花点心思去琢磨琢磨,动手试试,慢慢也就明白。说白,就是解你的植物缺然后针对性地给它补充点“粮食”。没那么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