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微量元素肥料这点事儿。咱种东西,一开始光知道上氮磷钾这些大肥,觉得给足庄稼就能蹭蹭长。可有时候,肥没少给,那苗就是看着不对劲,要么叶子黄不拉几的,要么光开花不结果,要么长得蔫唧的,真是愁人。
摸索的开始:发现问题
就拿前年我种那几分地的西红柿来说,水肥都跟得上,可到挂果的时候,发现不少花落,坐住的果子也不多,有些叶子瞅着也不太对劲,老叶子边缘有点黄,新叶子倒是绿,但整体感觉就是“虚”。我当时就纳闷,这大肥大水的,毛病出在哪?
后来跟村里一个老把式聊天,他点醒我,说:“你光喂大鱼大肉,也得给点小菜溜溜缝!” 他意思是,除氮磷钾,作物还需要些别的,量不大,但缺就不行,叫啥“微量元素”。我这才开始上心,琢磨这微量元素到底是啥玩意儿。
自己动手查资料、找门路
我就开始找资料看。那时候网上信息没现在这么方便,我就翻些老农技书,还有一些肥料包装袋上的说明。慢慢搞明白,这微量元素主要就是硼、锌、铁、锰、铜、钼这几种。
- 硼肥:听书上说,缺它,油菜就容易“花而不实”,就是开花不结籽。我种的西红柿落花,估计跟缺硼也有关系。常见的硼肥有硼砂,白色小颗粒。
- 锌肥:说是缺锌会让果树得“小叶病”,叶子又小又黄。我琢磨着我那西红柿叶子发黄是不是也缺锌?常见的锌肥是硫酸锌,也是白色的。
- 铁肥:这个我印象深,因为以前养花时遇到过叶子黄化,尤其是新叶发白,老叶还绿,人家说是缺铁性黄化。用点硫酸亚铁(俗称绿矾)就
- 锰肥:据说缺锰也会让叶子失去绿色,对豆类、麦子啥的影响挺大。
- 铜肥:这玩意儿常见的是硫酸铜,蓝晶晶的,主要防病用,但也是个微量元素,缺新叶子会发黄。
- 钼肥:这个比较少见,说是对豆科作物固氮挺重要,缺长不一般用钼酸铵。
我的实践过程:从混用到针对性补充
解这些,我就寻思着试试。一开始不敢乱用,怕烧苗。我就先去农资店买那种混合型的微量元素肥料,就是把好几种元素掺在一起的那种粉末或者液体。想着这样省事,缺啥都能补点。
第一次用的时候,我是严格按照说明来的。 比如一小袋粉末,说兑多少斤水,我就用称量一点不敢多加。然后用喷雾器,在傍晚太阳下山后,对着叶子正反面均匀地喷一遍。心里还挺忐忑,不知道有没有用。
过大概一个多星期,你还别说,真看到点效果! 原来有些发蔫的叶子看着精神点,新长出来的叶子颜色也正。但是,那个落花的问题好像改善不太明显。
这时候我就想,是不是混合肥里各种元素量都不够大,针对性不强?特别是硼,对开花坐果影响大。于是我就单独买点硼砂。这玩意儿便宜,但用起来得特别小心,量大绝对坏事。我也是严格按稀释倍数来的,在开花前和幼果期喷两次。
我还注意观察其他作物。有一年种玉米,发现有些玉米芯秃尖,查查,也可能跟缺锌有关。我就买点硫酸锌,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感觉那年秃尖的情况确实少点。
总结点经验教训
搞这几年,我对微量元素算是有点实践体会:
- 确实不能忽视。 光靠大肥有时候真不行,这些小东西关键时候能起大作用。
- 得对症下药。 如果能大概判断出缺哪种元素,最好单独补充,效果更直接。比如叶子黄化,要分清是缺铁(新叶黄,叶脉绿)还是缺氮(整片均匀发黄,老叶先黄)。缺硼主要看开花坐果。
- 用量是关键! 这是最重要的!微量元素,顾名思义就是需要量很少。宁少勿多,严格按说明书或者请教懂行的人。用多轻则烧叶,重则整个植株都可能完蛋。我每次用都小心翼翼的。
- 叶面喷施效果快。 大部分微量元素肥料,我感觉还是通过叶面喷施吸收快,见效也快。特别是作物已经出现缺素症状的时候,喷施能快速缓解。拌种或者做底肥也行,那是预防为主。
- 不同作物需求不一样。 比如豆科作物对钼敏感,果树蔬菜对硼锌需求相对多些。得区别对待。
这微量元素肥料用好,确实能解决不少问题,让庄稼长得更壮实,产量也能提一提。我也是在不断摸索学习中,把这点实践记录下来,希望能给大家伙儿提个醒,多种地多琢磨,总能找到好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