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自个儿琢磨做牡丹肥料这点事儿。
说起来这事儿,还是去年秋天开始捣鼓的。家里的几棵牡丹,长得总感觉差点意思,花开得不够大,也不够艳。去花市买专用肥,好家伙,那价格真是有点肉疼。咱也不是啥大户人家,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寻摸材料阶段
一开始也没啥章法,就是瞎寻思。想着土里缺啥就补啥呗。牡丹不是喜欢肥嘛那咱就给它来点“硬菜”。
- 厨余垃圾是主力: 每天剩下的菜叶子、果皮(特别是香蕉皮,听说补钾好),还有喝剩的茶叶渣子,我都攒起来。专门找个带盖的旧塑料桶,放阳台角落,省得有味儿。
- 小区里捡宝贝: 秋天落叶多,扫干净的树叶子,我也偷偷捡点回来。还有剪下来的草,只要没打过药的,都觉得是好东西。
- 加点“猛料”: 光有素的不行,还得来点荤的。弄点鸡粪,那玩意儿肥力足,但是得注意,一定要发酵好,不然烧根。搞不到鸡粪,去市场买点菜籽饼、豆饼也行,碾碎掺进去。
动手混合发酵
材料攒得差不多,就该动手和(huó)。
我找个大点的厚实塑料箱,底下先铺一层大概几厘米厚的园土,就是普通挖来的土。然后一层厨余垃圾,一层落叶或者碎草,再撒一层土,再撒点碾碎的饼肥或者发酵过的鸡粪。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上铺,跟做三明治似的。
铺个几层之后,关键一步来,得加水。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用手抓一把,感觉潮乎乎的,攥一下指缝稍微有点水,但不滴下来,那就差不多。我还加点以前买的发酵菌剂,就是那种粉末,说是能加速发酵,还能减少臭味。没这玩意儿,我觉得多掺点土,多点耐心,应该也行。
再盖上一层厚土,把塑料箱盖子盖上,但别盖死,留点缝透气。就把它扔到院子角落,不去管它,让时间去发挥作用。
耐心等待与翻堆
这事儿急不得。大概放得有小半年,中间想起来就去看看。
隔个把月,我会戴上手套,用个小铲子把它整个翻一遍。这叫“翻堆”,目的是让它发酵得更均匀,也透透气。刚开始翻的时候,那味儿确实有点冲,特别是如果厨余垃圾里肉类的东西多点的话。后来加发酵菌,又多掺土,就好多。
翻的时候能感觉到里面热乎乎的,说明正在发酵。等到啥时候,那些菜叶子、果皮都看不出原样,变成黑褐色,闻起来有一股泥土的清香味,没啥臭味,基本上就算成。
施肥与效果
等到今年春天牡丹发芽前,我把这些自制的肥料挖出来,在牡丹根部周围,离主根远一点的地方,挖一圈浅沟,把肥料埋进去,再盖上土,浇点水。
你别说,效果还真挺明显! 今年开春,那几棵牡丹长得特别壮实,叶子油绿油绿的,比往年厚实。开花的时候,花苞也多不少,花朵颜色感觉更鲜亮,花盘也确实大那么一圈。
虽然自己弄这个肥料,费时费力,还有点脏,但看着牡丹长得那点辛苦就觉得值。关键是,自己做的,心里踏实,还没花多少钱。
这就是我捣鼓牡丹肥料的一点实践记录,没啥技术含量,就是瞎琢磨、肯动手。大家有兴趣也可以试试,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