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琢磨的“肥料作文”这事儿,别嫌弃名字土,效果真不错!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不是一直觉得写作挺难的嘛憋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然后我就想,这跟种地施肥一个道理,没肥料哪来的好庄稼?所以我就给自己捣鼓一个“肥料作文法”。
第一步:找“肥料”。 这“肥料”可不是真肥料,而是指写作素材。我开始疯狂收集各种信息,比如最近看到的新闻、好玩的段子、专业的知识点,甚至是跟朋友聊天时听到的故事,只要觉得有点意思,立马记下来。我手机备忘录里现在全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第二步:沤“肥料”。 光收集还不行,得把这些素材“沤”一下,也就是加工处理。我会把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然后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能不能用一个主题串起来。比如,我昨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地方搞乡村旅游搞得特别火,然后又想到我小时候在农村的经历,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沤”,想着能不能写一篇关于乡村发展的文章。
第三步:施“肥料”。 这就是开始写作!有素材和主题,下笔就容易多。我一般会先列一个大纲,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然后在每个框架里填入相应的素材。注意,这里的素材不是直接照搬,而是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润色,让它更好地为文章服务。
举个例子:
- 素材1: 我妈最近迷上养花,但是花总是养不蔫唧的。
- 素材2: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养花要根据花的习性来选择肥料,不能乱用。
然后我把这两个素材“沤”一下,想到一个主题: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 接着我就开始写:
“最近我妈迷上养花,天天往花盆里倒各种肥料,结果花越养越差,都快死。我就跟她说,妈,你得先解这些花的习性,看看它们喜欢什么样的肥料,不能乱来!这就像我们做事一样,不能盲目,得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你看,是不是很简单?
实践心得:
- 多观察,多积累: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勤思考,多联想: 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思考素材背后的意义,并进行联想。
- 大胆写,不怕错: 刚开始写肯定会很生涩,不要怕,多练习就好。
我用这个“肥料作文法”写几篇文章,感觉效果还不错,至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从下手。希望这个方法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