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琢磨一件事儿,就是关于咱们种地用的肥料。以前老觉得,肥上得越多,庄稼肯定长得越结果,好家伙,使几年劲儿,发现地越来越不对劲。
就是感觉那土有点板结,浇水也不太容易渗下去。种的菜,果子,长着长着,叶子就容易发黄,蔫唧的,看着就没精神。我就纳闷,肥也没少给,咋回事?
后来跟一个老农技员聊天,他给我提个醒,说你是不是化肥用太猛?他说现在很多化肥,看着含量挺高,但里面的“盐”也重。一次两次没事,年年这么用,那盐分就在土里堆起来,把土壤弄得又咸又硬,根都扎不下去,吸收营养也费劲。这不就是“盐碱化”嘛虽然没到寸草不生的地步,但肯定影响庄稼长。
我一听,好像是这么个理儿! 回想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每次撒完肥,感觉地表有时候都有一层白霜似的东西,以前没太在意。这下算是找到点门道。
我就开始琢磨这事,想着得找找那种“盐值低”的肥料试试。跑好几家农资店,也问些人,发现现在确实有厂家在做这种低盐的水溶肥或者复合肥。说是用什么新工艺,能把肥料里的盐分降下来不少。
下决心就试试看! 刚好那阵子要给我的几分地追肥,我就选一种号称低盐的肥料。价格嘛比普通的稍微贵一点点,但我想着要是真能改善土壤,让庄稼长好点,也值。
开始用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就按照说明上的用量来,没敢多加,也没敢少用。拌水里溶解,然后跟着浇水一起施下去。过程跟以前用普通水溶肥差不多,就是心里多份期待。
用一段时间,你还别说,真看出点不一样。最明显的感觉是,地里的土好像松快点儿,没以前那么硬邦邦的。 浇水的时候,水也下得快一些。
然后是看庄稼。那段时间,感觉苗子的长势稳当不少,不像以前那样,猛地蹿一下,然后就容易出各种毛病。叶子颜色也正,绿油油的,看着就壮实。
整个生长周期用下来,到收的时候,感觉果子确实比往年要匀称、饱满一些,病歪歪的情况也少。产量嘛没精确算过,但感觉只多不少。更重要的是,看到土壤没那么“受罪”,心里踏实多。
我现在是认准这个理儿。这肥料里的盐分,还真不能小看。用低盐的肥料,虽然可能一次投入稍微多点,但长期看,对土壤对庄稼是划算的。以后选肥,我肯定会多留意这个“盐值”的问题。这算是我自己实践下来的一点小体会,跟大家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