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嗑,说说我最近在种菜这事儿上遇到的“肥料敏感期”。
事情是这样儿的,我今年春天寻思着在自家阳台上搞个小菜园,图个新鲜,也想吃点自己种的放心菜。刚开始那会儿,那叫一个热情高涨,又是买种子,又是翻土,又是施肥,恨不得一天盯个八百遍。
长势确实喜人,小苗蹭蹭地往上蹿,绿油油的,看着就让人高兴。我寻思着,这肥料给力,得继续追肥,让它们长得更结果,就从这“继续追肥”开始,问题来。
我按照之前的量,又给它们施一遍肥。过两天,我再去看,发现叶子开始发黄,有的甚至都蔫。我当时就懵,心想,这是咋回事?是不是生病?赶紧上网查资料,又是拍照又是发帖的,到处问人。
问一圈下来,才知道,原来是“肥害”!简单说就是施肥过量,把菜给烧着。这下我才明白,原来施肥也不是越多越还得看时候,看情况。
我赶紧把花盆里的土给松松,多浇点水,希望能把多余的肥料给冲走。然后,我就开始“饿”着它们,不敢再随便施肥。
这“饿”几天,菜苗的状态总算是慢慢恢复过来,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但是,这回经历也让我长个记性。我开始研究各种蔬菜的需肥规律,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什么样的肥料,需要多少量,我都仔仔细细地记下来。
后来我发现,蔬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像刚出苗那会儿,对肥料的需求量比较小,主要是促进根系生长;等到生长旺盛期,就需要更多的肥料来支持叶片和茎秆的生长;而到结果期,又需要更多的磷钾肥来促进果实的发育。
而且不同的蔬菜对肥料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有些菜比较耐肥,多施一点也没啥事;有些菜就比较敏感,稍微多施一点就容易出问题。
种菜施肥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根据蔬菜的生长阶段和特性,合理地施肥。不能盲目地追求高产,也不能一点肥料都不施。
我再给菜施肥的时候,都会特别小心。我会先少量的施一点,观察几天,看看菜的反应。如果长势良再适当的增加一点肥料。如果出现肥害的迹象,就赶紧采取措施补救。
经过这回“肥料敏感期”的教训,我现在对施肥这事儿,算是有更深的理解。种菜就像养孩子,不能过度溺爱,也不能不管不顾,得细心呵护,才能让它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