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养猪前景如何
第一,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生猪价格取决于育肥生猪数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由生猪市场供求决定。就目前2022年的生猪和母猪存栏量来看,已经超过正常存栏水平。农业农村部生猪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生猪存栏超过6.7亿头,同比增长27.4%。2021年末生猪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2021年能繁母猪4329万头,同比增长4.04%。其中,现在全国能繁母猪数量比鼠疫前(2018年)增加3.7%左右。尤其是2021年12月底,能繁母猪约4327万头,较上次报告的4296万头增长约1.3%。通过农业农村部的统计可以看到,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都在增加而不是减少。作为生猪产能的掌控者,母猪数量的不断增加意味着生猪存栏量将长期增加。看来猪价的拐点会延后。至于2022年猪价拐点会推迟到什么时候,就看养殖户和大中型养猪场的“鸡肋”心态了。一方面,由于猪价持续低迷,一般养猪户很难把握住养猪的时机。他们担心如果继续养猪,猪价会大跌,会继续徘徊,所以不敢去养猪,也不敢卖。另一方面,母猪补栏量在高位徘徊,支持猪价短期内不会下降,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因此,以2022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例,即使在2022年下半年,由于养猪户的“鸡肋”心态,能繁母猪存栏量也不会大幅下降。第二,2022年下半年的季节性,以及消费因素,显然不能带来猪价的大幅上涨。1.根据2022年下半年的季节性因素:猪从出生到出栏育肥需要5~6个月。现在2022年下半年,7月、8月、9月、10月上市的育肥猪,大部分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出生的,正处于寒冷季节。虽然2021-2022年冬春季节仔猪成活率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传染病的叠加,会支撑生猪价格的高位运行。但根据2021年10月、11月、12月和2022年1月的全国仔猪存栏量,2021年10月我国新生仔猪数量约为3852万头,同比增长约6.1%。然而,2021年11月,中国仔猪出生数量大幅增长,其中东北和华中地区仔猪出生数量分别增长约50%和124%。虽然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全国的仔猪数量还没有统计,但是11月出生的仔猪数量明显高于10月。因此,如果12月和1月的仔猪数量保持高位,也将导致2022年4-5月育肥猪数量居高不下,生猪价格再次触及低点。2022年下半年猪价不会大幅上涨。2.根据2022年下半年的消费因素:2022年下半年,猪肉市场至少会出现三个消费旺季。我来分别说一下。一、开学季的到来。入学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猪肉是入学宴中必不可少的主菜,届时对猪肉的需求会明显增加。2022年8月,虽然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立秋之后,北方地区一直有“贴秋肥”的习俗,一直到中秋、国庆都是猪肉消费旺季。第二,十一国庆节和8月15日中秋节将提振猪肉需求。国庆期间,由于放假,结婚、旅游的人较多,会使生猪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第三,元旦和春节的来临。每年的春节元旦都是猪肉消费的传统旺季。虽然近几年生猪价格会出现一个“低旺季”,但这将提振猪肉消费,保持猪价不大幅下跌是事实。这三个猪肉消费旺季并不能改变生猪价格的周期性,但却将生猪价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2022年下半年养猪户该怎么办?在我看来,有几点需要注意。只要掌握得好,养猪户还是有赚钱的希望的。第一,养殖户要抓住养猪的机会。从实际例子来看,去年上半年猪价大跌后,一些养猪户承受不了压力,很多都转行做其他行业了。随着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很多养猪户都到了亏损的时候了。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一些养不起的散养养猪户,或者中小型养猪场,也会随着猪群的持续下滑而清空现有的猪群。这样,2022年下半年,全国生猪存栏完全有可能加速进入下一轮价格下跌。而“雨过天晴”,这是生猪的市场规律,但就一个具体的养殖场户而言,人生有几笔。在此提醒养殖户,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市场风险和养殖风险始终存在。下半年也是抄底的好时机。
猪价2022年还会上涨吗
应该会涨价,因为2021年猪价跌了。
1. 从生猪的价格来看
年初以来,活猪的价格从18元以上跌到60%以上,大部分养殖户都处于每头猪300-500元的亏损区间。近日来,受需求上升带动,生猪价格有所上涨,但仅小幅上涨了两天,今天市场波动较大。9月15日,生猪价格显示,只有华中、华东、西部地区局部上涨,吉林、辽宁、河北等东北、华北地区再次下跌,市场小幅上涨。
从生猪价格来看,受饲料价格上涨、人为价格上涨、防疫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成本较2017年前上涨了2元左右。在成本支撑下,5.5-6.5元的生猪价格应该是当前生猪周期的底部,这足以让一些农户离开生猪市场。如果持续一段时间,薄弱的产能将继续被淘汰。
2. 从猪的循环变化规律来看
一般来说,生猪的一个涨跌周期大约需要4年时间,例如前两轮生猪周期:2010年7月为生猪周期的最低点,4年后至2014年4月再次回到5.5元/kg的最低点;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生猪价格跌至5.0元左右,完成了新一轮的起落周期。当前的生猪周期从2018年6月开始上升。如果再用4年的时间来计算,预计将在2022年6月结束,这还需要8个月的时间。
根据以上分析,无论从价格的小猪,播种股票的变化,或猪周期的时间节点,我个人认为会有猪肉价格周期波动在2022年6月之前,特别是在今年11月和12月,当猪肉价格反弹的概率很高,但这并不是生猪价格上涨周期的开始,真正的上涨拐点应该出现在2022年6月和7月。
【拓展资料】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生猪生产能力缺口和生猪价格高企的现象不会长期存在,生猪价格下跌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猪肉供应正在逐步改善。2022年以后,一些公司可能会失去钱在个人几个月,但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包括外包母猪和self-breeding大差距,包括今年的疫情和洪水,它有一个伟大的对猪养殖业和价格的影响,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
上市公司的人比较乐观。他说:“可以肯定的是,猪的价格在未来会下降,它不可能一直高,但在一两年之内不会这么快。”
然而,生猪价格的下跌并不意味着生猪养殖上市公司面临“灭绝灾难”,而可能是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机遇。根据蔡联社记者获得的信息,自2007年俄罗斯爆发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在2016年达到高峰,目前仍在俄罗斯肆虐。在此期间,后院农场和小型农场在俄罗斯猪肉生产中的比例从2005年的75%下降到2018年的15%,俄罗斯猪肉总产量从2005年的15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69万吨。
2022年猪价“三次上涨”,猪价会重回20元吗?
目前毛猪的价格在13~14元左右。而猪肉的价格在23~25左右。马上就要到冬天了,我觉得很难重回20元。
猪价2022年最新行情预测
猪肉价格2022年走势预测是下跌。
2022年3月1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新闻,表示近期受生产惯性增长的影响,我国生猪量目前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逐步下降,因此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从而使市场上的猪肉供过于求,价格就出现下跌情况。
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
由于猪肉需求偏刚性,所以猪肉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成本,同时猪肉价格同样作用于生猪养殖,从而影响到生猪价格。
生猪及猪肉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也受到供需因素的影响。供应端因素主要是指国外供应及国内供应,国外供应(猪肉进口量)占比约10%,对猪肉进口依赖程度不高。国内供应端影响因素主要包含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生猪存栏量、仔猪价格 、国储肉投放量、养殖成本及养殖疫病等因素。
需求端因素主要指国内需求及国外需求,通过历年猪肉出口统计,我国猪肉出口量占比非常小,国内需求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国内需求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有国民人均收入、季节性消费习惯、总人口数等因素。
2022年猪价什么时候开始上涨-2022年猪价几月份会涨
; 由于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猪价一直在下跌,现在已经处在6元左右,这对很多养猪户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今年猪价可能会在四五月份或者明年一二月份开始上涨,不过具体要看实际情况而定。
2022年猪价什么时候开始上涨
猪价将会有两个上涨节点,一个是4、5月份,另一个是明年的1、2月份。
对于未来的猪价,有猪贩子表示要想上涨需要依托“两点”:
1、疫情稳定后的报复性消费增长
近期疫情再度出现反复,不少地区还处于爆发的上升期,对餐饮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同时对于猪肉消费也是毁灭性的,而这也是导致猪价难涨的原因之一。不过大家憋了这么长的时间,后续一旦疫情稳定下来,中高风险区域逐渐解封,那么猪肉有望迎来报复性消费增长。再叠加清明、端午等节假日的冲击,猪肉消费才有希望赶上产能供应,再加上养猪户的压栏、惜售等因素,猪价才真的有希望迎来反转,开始上涨。
具体什么时候能稳定下来,目前专家也没有明确的时间预测,根据往常的经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足以。良性估算,在4、5月份猪肉消费有望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2、更换母猪产生的生猪供应空窗期
虽说当下养猪户亏损严重,但是集中去产能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即使有些猪场淘汰了母猪也会在短时间内补充后备母猪,甚至还有部分猪场逆流而上,增栏了后备母猪。这种大背景下,产能大幅下降预计在半年乃至一年之内都不会出现了,唯一能抓住的利好点就是母猪更换产生的生猪供应的空窗期,因为养猪户淘汰的是经产母猪,补充的后备母猪要想怀孕多需要4个月以上的时间,据此推测,这个空窗期应该会出现在明年的1、2月份。
根据上面两点出现的时间,猪价将会有两个上涨节点,一个是4、5月份,另一个是明年的1、2月份。
2022年猪价为什么一直下跌1.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
每到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就会迎来大幅度下跌。主要是因为生猪产能已经恢复,而市场对猪肉又不敏感,可以替代的蛋白质产品太多,比如春天来了鸡蛋、泥鳅也紧跟上市,这也会导致猪肉价格迎来小幅度的波动。
2.我国生猪出栏偏多
从生产方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 1 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23.6%,2 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 8.2%。
3.消费季节性减少
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未来还要看五一劳动节猪肉价格是否会出现小幅度的上升。因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要做好相关亏损安排。
2022猪价多少钱一斤
大概6元左右一斤。
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来看,当前猪价下跌并没有那么悲观,虽然行情还是以跌为主,但是不少地区猪价已经有了企稳的迹象,这对于疲软不振的猪市来说也算是一个利好消息。根据猪价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平均价格为13.82元/公斤,环比微弱下跌0.02元,监测到的26个生猪产区,猪价总体走势为2涨10跌14平!
其中猪价下跌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华东以及华北局地,其中东北地区跌势减缓,单日下跌0.05元/斤,屠企报价6~6.8元/斤,西南地区跌幅收窄,四川,重庆下跌0.05,云南下跌0.13元/斤,屠企报价5.9~6.8元/斤,华东地区局部回落,山东下跌0.1,安徽下跌0.05,生猪均价跌至6.9~7.8元/斤。而在华中,华南,华北地区,猪价下跌逐步熄火,行情呈现企稳态势,局部迎来了反弹上涨。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1
农业农村部12日发布,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从生产方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去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这些存栏生猪会在之后的6个月,也就是今年的1月份到6月份,陆续出栏上市。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猪肉市场供给必然处于高位。
从消费方面看,根据对部分屠宰企业的监测,2月第2周屠宰量为330万头,3月第1周增加到480万头,但与春节前每周平均620万头的屠宰量相比,下降很明显,表明春节后的猪肉消费明显偏弱。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当前的生猪生产和供给充足,但需求收缩,阶段性过剩较为明显。
生猪价格持续下行 养殖企业陷入亏损
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显示,目前,受供应增加和消费季节性减少双重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行,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的低位,养殖企业陷入亏损。
监测数据显示,2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4.06元,已经跌破平均养殖成本线,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50元,上周又跌到每公斤13.21元。
而猪肉批发市场上周均价为每公斤18.42元,环比跌3.3%,同比低52.2%,已连续4周下跌。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还会加大。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阶段。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 四项举措稳定生猪生产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受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养殖场户很有可能会加速淘汰 能繁母猪,为此,将采取四项举措,调控生猪产能,稳定生猪生产。
一是强化预警。持续跟踪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月度存栏信息,加强信息发布,引导养殖场户在3、4月份市场供应宽松时期顺势出栏肥猪、不压栏。
二是稳定政策。督促地方保持用地、金融、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杜绝在政策上出现反复,稳定行业预期,坚定行业信心。
三是稳定产能。及时出台有针对性保护基础产能的措施,防范过度淘汰能繁母猪的风险。
四是防好疫病。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加强检疫、调运、屠宰等环节监管,扎实推进分区防控,统筹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防止因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逆转生猪稳产保供形势。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陈光华:紧盯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督促地方严格落实省负总责要求,根据需要适时研究出台地方临时补贴救助措施,加强与冻猪肉储备调节政策协同,形成调控合力。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2
今年3月份以来,受整体猪源供应充足,猪肉消费动力不足,叠加饲料成本再创高点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生猪市场漫长的下跌周期仍在继续磨底。据卓创资讯监测,3月上旬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参考12.32元/公斤,较2月下旬均价下滑1.50%。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消息称,随着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行,养殖企业也陷入亏损。目前生猪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的低位,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150元。
进入3月,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仍在继续加剧。据卓创资讯监测,3月上旬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值持续下滑,盈利均值为-273.02元/头,环比2月下旬下降9.28%。
农业农村部:目前猪价正处于第三次价格下行探底过程中
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显示,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生产方面,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屠宰方面,2月第2周屠宰量为330万头,3月第1周增加到480万头,但与春节前每周平均620万头的’屠宰量相比,下降很明显,表明春节后的猪肉消费明显偏弱。
“去年底4.49亿头的生猪存栏会在之后的6个月,也就是今年的1月份到6月份,陆续出栏上市。由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猪肉市场供给必然处于高位。当前的生猪生产和供给充足,但需求收缩,阶段性过剩较为明显。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如是说。
在生猪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在2月份已经跌破平均养殖成本线,猪肉批发市场均价也已连续4周下跌。
在陈光华看来,猪价的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还会加大。本轮猪周期自2020年全年到2021年初高位运行后,已经在2021年6月下旬和10月第二周经历过两次下行探底,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价格下行探底过程中。
“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阶段。”陈光华说。
市场悲观情绪短期仍将加剧?
从刚刚过去的周末来看,全国猪价以弱稳为主。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3月13日,国内生猪均价11.86元/公斤,比上一日下跌0.01元/吨。
从期货盘面来看,自俄乌事件以来,生猪期货已由2月21日的14210元/吨跌至3月11日的13130元/吨,下跌幅度达7.6%。方正中期期货饲料养殖组组长侯芝芳告诉记者,生猪期价目前已经升水排列,反应市场预期已经发生转变,周期见底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从当前生猪市场的利空因素来看,格林大华期货生猪分析师张晓君表示,目前国内多地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终端消费低迷,白条走货欠佳。同时,当前生猪去产能不及预期,养殖产能也仍将继续兑现。
从利多因素来看,张晓君说,首先是俄乌局势推升原料成本,猪粮比下行压力仍存,后续收储预期不减,当然若收储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则收储利多仍然有限。其次是国内养殖利润再进入深度亏损,养殖户抗价情绪升温,北方部分屠企增加分割入库比例,冻品库容率持续提升。
“此外,我国能繁母猪数量在2021年6月份达到4564万头,达到了年内最高水平,7—8月份都保持在4500万头以上。按照猪的生长繁殖规律,能繁母猪数量能显著影响10个月后生猪的供应量,因此对应2022年3—5月份母猪的潜在供应量会达到峰值。预计2022年5月份之后随着生猪供应量的减少,生猪价格有望逐步企稳。”侯芝芳说。
在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徐盛看来,总体而言,目前生猪供需博弈剧烈、下游需求不足而供应充足,中长期去库存仍需时间,而随着饲料价格上涨,预计短期内市场悲观情绪或将加剧。建议短期投资者可逢回调买入2205合约并在反弹后止盈,长期投资者可以等待市场情绪最悲观后再择机入场做多。
张晓君表示,后市生猪价格的走势仍需继续关注国家收储时间窗口、终端消费变化、行业产能去化速度、新冠疫情防控和生猪疫病防控等多重因素。
猪价持续下跌,或将至每斤6元谷底3
据财经网报道称,农业农村部近日给出公告称,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这个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养殖亏损程度还会加大。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能够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挺过近期生猪生产经营相对困难的阶段”。
从生产方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
猪肉批发市场上周均价为每公斤18.42元,环比跌3.3%,同比低52.2%, 已连续4周下跌。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生猪价格已经跌破盈亏平衡点,养殖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陈光华介绍说,此轮猪周期,生猪价格自2020年全年到2021年初高位运行后,已经经历过两次下行探底。第一次是在2021年6月下旬,第二次是在2021年10月第2周, 现在正处于第三次价格下行探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