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征收补偿标准
从2010年起,中央财政依据国家级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对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对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从原来的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2013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将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5元。今後,随著国家财力的增长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投入力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征用林地、林木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杉树生态林补贴多少钱一亩?
生态公益林每亩补贴标准价的文件,一亩生态公益林补贴在500块左右。500~800块左右,这是最初的标准。
1、农村生态补偿金包括:
农村生态补偿金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助、玉米补贴、油菜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
2、生态补偿标准
生态补偿主要应当补偿两部分,即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和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物化成本。这些价值和成本一般通过协商法和核算法来确定。
3、生态补偿原则
明确补偿主体。“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中的“谁”,可以是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有时还可能涉及多个主体,情形比较复杂。应因事制宜,明确特定的补偿责任主体,多个主体则应量化责任
落实受益主体。“谁受损、谁受益”。应落实受益主体。目前存在补偿利益虚化、未补偿到真正受损者的问题。对此,有多个受损主体的,应量化其利益;有多个受损方面的,应全面覆盖受损的各个方面。
4、补偿标准体系化。生态环境受损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现在的补偿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总量,且一般按“人头”分配,掩盖了受损主体的差异性。
补偿标准应按社会、经济、生态分类,细化为一个指标体系,再按差异性补偿给当地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并规定用于社会重建、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
2022年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2022年度国家级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标准为:30元/亩。国家级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国家级公益林需要通过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进行区划界定才被认可。
一、公益林经营活动实施程序:
1、林权权利人按程序向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编制相应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中要对经营活动的生态影响作出客观评价。
2、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按公示程序和要求在经营活动所在村进行公示。
3、公示无异议后,按采伐管理权限由相应林业主管部门依法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4、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由其或者委托相关单位对林权权利人经营活动开展指导和验收。
二、公益林调出原则:
1、国有国家级公益林,原则上不得调出。
2、集体和个人所有的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原则上不得调出。但对已确权到户的苗圃地、竹林地,以及平原农区的国家级公益林,其林权权利人要求调出的,可以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调出。
3、体和个人所有的二级国家级公益林,林权权利人要求调出的,可以按照规定调出。
法律依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第三条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遵循“生态优先、严格保护,分类管理、责权统一,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应当纳入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落实到现地,做到四至清楚、权属清晰、数据准确。
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
公益林补偿标准
法律分析:中央财政依据国家级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对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从原来的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2013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将属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5元。今後,随著国家财力的增长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投入力度。我旗国家级公益林补偿面积已达348.18万亩,其中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64.78万亩,林农个人国家级公益林283.4万亩。中央财政共下拨我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487.86万元,这些基金主要用于对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近年来,省级财政大力支持生态公益林保护,不断探索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得到持续提高。从2016年起对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19元/亩提高至22元/亩。从2019年起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分类分档管理,对乔木林及其它地类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从22元/亩提高达到23元/亩,提高部分按照财政转移支付县的分档补助政策,省级财政分别补助80%、60%、40%、40%,不足部分由市、县(区)承担。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每亩再补3元。通过实施分类分档补助,引导生态公益林向乔木林等生态功能强的林种转换,提高生态效益。2019-2020年省级以上财政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9.48亿元,其中安排建宁县3024.04万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林补偿标准》
第五条 重点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个人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支付给个人,由个人按照合同规定承担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等管护责任。重点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等国有林业单位或村集体、集体林场的,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的管护开支范围是:对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购买劳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管护任务、经营状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国有林业单位和集体的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委派标准、开支水平。
农村退耕还林国家补助标准
农村生态林补助标准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种补贴标准。国家级公益林林地补贴标准为补助每年15元亩;省级公益林林地补贴标准为补助每年5元亩。中央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补贴范围:国家级公益林林地。补贴标准:国家级公益林补助标准每年15元亩,其中:直补到集体和个人所有的12.75元亩;集中统一管护费2.00元亩;公共管护支出为0.25元亩。补贴程序:林业部门根据管护合同测算到户、到场,然后通过国库直达方式拨付资金。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补贴范围:省级公益林林地。补贴标准:省级国有公益林补助标准5元亩,其中:管护补助支出4.75元亩(直补到国有单位),公共管护支出0.25元亩。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省级公益林补助标准每年10元亩,其中:直补个人7.75元亩;统一管护补助支出2元亩,公共管护支出0.25元亩。补贴程序:林业部门根据管护合同测算到户、到场,然后通过国库直达方式拨付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