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电荷计算
柑橘缺钙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问题一:柑橘缺钙的原因
一、钙在木质部的运输依赖蒸腾作用的大小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1、光照
光照有利于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打开气孔,提高叶温,增强蒸腾速率。
2、温度
当气温相对较低时(叶温大于气温2-10℃),蒸腾速率增大;
当气温相对过高时,叶片过度失水卷曲,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小。
3、湿度
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小;反之,蒸腾速率增强。
4、风速
风能将叶面气孔外的水蒸气扩散层吹散,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蒸腾作用;强风则可能会引起叶面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以上综述:高温多雨天气,不利于植物根系对钙的吸收及向地上部分运输。
植物不同部位、器官的蒸腾作用强度不同;
老叶蒸腾作用较强,因此常有钙富集;
植株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的蒸腾作用很弱,供应的钙很少;
肉质果实的蒸腾量一般都比较小,因此极易发生缺钙现象。
二、钙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
钙在土壤中必须是游离态(溶液),才能通过根系被植物所吸收。但钙以游离态施入土壤中,极易被CO32-、PO43-、SO42-等基团所固定,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等物质。
三、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较低
钙在韧皮部的运输能力很小,老叶中富集的钙难以运输到幼叶、根尖等新生长点中去,致使这些部位首先缺钙。
四、钙与其他金属元素存在拮抗作用
钙与磷拮抗:
在碱性土壤条件下,钙容易被磷所固定,生成难溶的磷酸钙,降低了钙离子的移动性导致拮抗。
钙与钾拮抗:
物质在细胞跨膜运输中,钾施用过量造成细胞膜内外钾、钠离子交换较多,钙、钠离子交换减少,抑制细胞对钙的吸收。
钙与镁拮抗:
钙、镁离子具有相同的电荷和较为接近的半径,在根系离子通道的结合位点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取代。
钙与铵拮抗:
在酸性土壤条件下,铵根离子使根尖细胞中的氨基酸带正电荷,趋向吸收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导致钙、镁等金属阳离子吸收受阻。
问题二:如何合理施用钙肥
一、以叶面喷施为主
由于钙离子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因此叶面补充较为高效。
植物叶片表面通常附有角质层,由脂肪酸构成,本质带负电荷。
叶面喷施时,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容易被角质层吸附,起屏障阻隔作用,阻碍金属离子的吸收。
利用相似相融的原理,氨基酸螯合物能透过角质层被植物所吸收。
推荐方案:选择氨基酸钙或糖醇钙等螯合钙肥
?购买链接:植美佳-糖醇钙硼型 叶面喷施肥 补硼补钙 防缺素 包邮
二、不同土壤环境不同施肥策略
针对酸性土壤:先适当增施石灰或土壤调理剂以后,再施用钙肥,比单独增施钙肥的效果更好;
针对碱性土壤:增施有机肥比增施钙肥的效果更好,因为有机肥既有利于增加钙的水溶性也能够提高土壤颗粒对钙离子的吸附性而减少钙离子的淋失。
三、注意肥料混配,避免拮抗作用
土壤施肥时,含磷酸根磷肥(如钙镁磷肥、磷酸氢钙、磷矿粉等)不宜和钙肥同时直接混合施用。
叶面喷施时,避免与高磷高钾叶面肥混用。
文章来源:小桔灯作物科技
?柑橘补钙,推荐使用植美佳-糖醇钙 硼型叶面肥:
小分子有机酸糖醇钙硼,防治性强,调节力高,能快速吸收而不囤积,快速补充钙硼元素,有效预防缺素症,提高作物防病抗病机能,增强肥效,改善作物品质,预防裂果、畸形果,增产优质,效果显著。
使用方法:
喷施:亩用量约100g兑水约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于正反叶面(稀释倍数为1000倍),建议每7-10天左右喷施一次,整个生长周期建议施用3~5次。
本成分稳定,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可与酸性农药混喷(强碱性农药除外)。
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勤施薄施,效果更佳。
购买链接:植美佳-糖醇钙硼型 叶面喷施肥 补硼补钙 防缺素 包邮
拟南芥花粉结构
来源:【科学网】
近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向云课题组在《植物细胞》发表研究成果,发现了拟南芥P4型ATP酶家族成员ALA3通过影响负电荷磷脂介导的PRKs在花粉管顶端的极性分布调控花粉管生长和导向。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花粉管导向调控了花粉管在雌蕊中的快速生长和及时靶向胚珠的过程,是雌雄配子体双方进行信号交流和互动的重要生理活动。花粉管导向过程成功的关键是雄配子花粉管感知和响应雌配子分泌的吸引信号。拟南芥花粉特异性受体激酶(PRK)家族部分成员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在花粉管顶端极性分布的PRK6 和 PRK3对于感知雌配子体分泌的吸引小肽LURE、花粉管生长和导向至关重要,但有关调控和维持PRK6 和 PRK3极性定位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课题组之前发现ALA3参与建立和维持磷酯酰丝氨酸(PS)在花粉管中的极性定位,并且参与调控PS介导的囊泡运输过程。在本论文中,课题组进一步发现ALA3功能缺失导致种子败育、花粉管生长缓慢、胚珠靶向异常、花粉管生长对外源的雌配子体吸引小肽AtLURE1.2不敏感等有性生殖过程发生异常的表型。
研究发现,ALA3 功能缺失影响了拟南芥PRKs家族多个成员的定位模式,尤其导致PRK6 和PRK3在花粉管顶端的极性定位模式发生显著改变。 此外,PRKs家族成员在胞外近膜区含有1-2个的正电荷氨基酸富集区,大多PRKs成员可以直接结合磷酯酰丝氨酸(PS)等负电荷磷脂。但突变结合负电荷磷脂功能的PRK38Q/9Q和PRK66Q/8Q丧失了顶端极性定位,并且不能回补突变体的表型,表明结合PS等负电荷磷脂对于PRK3/6的极性定位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序列分析表明,至少93 个拟南芥LRR-RLK含有此正电荷氨基酸富集区。
因此,本项工作发现了ALA3参与建立和维持磷酯酰丝氨酸(PS)在花粉管顶端的极性分布,PS一方面通过影响花粉管顶端分泌囊泡介导的极性运输,间接影响了 PRK3和PRK6 在花粉管顶端的分布;另一方面,PS 也可能通过直接结合的方式将PRK3和PRK6招募到花粉管顶端,从而共同维持PRK3和PRK6 在花粉管顶端的极性定位。这些结果为揭示花粉管导向、PRKs和其它RLKs的极性定位、ALAs和负电荷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等重要科学问题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plcell/koac208
本文来自【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科学家发现拟南芥花粉导向调控新机制,拟南芥花粉结构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吗?
大自然不会自己进化出连续四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的蛋白质吗?
挪威病毒学家 Birger s ? rensen 和英国一位研究肿瘤和艾滋病的院士Angus Dalgleish声称他们早就发现了新冠病毒是人造的证据,但是他们的学术成果一直被打压没有被任何正式的学术刊物认可。现在,随着美国为首的国家再次渲染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论,这两位科学家又开始活跃起来,并大肆宣扬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科学界迫害不能发表。
许多新闻报道了这件事,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我找了好半天,终于在一个报道中找到一点干货。英国这位院士在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声称,他们之所以认为新冠病毒是人造的,原因之一是“大自然不允许四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连续出现”(The laws of physics say that you can not have four positively charged amino acids in a row.)。
主要的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是碱性氨基酸,一共有三种(某些氨基酸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带正电),它们是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它们的单字母缩写符号是R、H、K。连续四个氨基酸的话,一共有81种可能的排列。
现在,让我们打开NCBI(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的BLAST*页面,选择蛋白质BLAST,并选择swissprot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我随手输入了RRRR,马上跳出了一大堆含有连续出现四个RRRR带正电荷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很多物种,我选了一个人类(Homo??sapiens)的例子(图四)。看来这位英国院士已经找到了人类不是进化而来的,而是由上帝或者外星人制造的证据了。因为,The laws of physics say that you can not have four positively charged amino acids in a row.
而且更奇怪的是,根据发表在uniprot网站——学术界非常知名的高质量且免费的蛋白质序列与功能信息数据库——中新冠病毒spike蛋白(帮助病毒进入细胞的蛋白),也是这两位科学家重点研究的蛋白的序列(图五)中,我竟然没有找到连续四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连续四个RHK的任意组合,我一个都没有找到,RKR已经是我能找到的连续带正电荷的序列了,也只有三个,哪来的四个?
*BLAST全称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即“基于局部比对算法的搜索工具”,是生物信息学常用算法,可将输入的核酸或蛋白质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获得序列相似度等信息,从而判断序列的来源或进化关系。#新冠肺炎#